最後更新:2022.12.18
「即使有想做的事,卻總是拖延?」
「沒有目標的生活,是否覺得經常浪費時間,過着沒有意義的日子?」
「不要再否定自己了!」
你知道嗎?在行為心理學,持續 21 天即可以養成一個全新的習慣,即是「21 天效應」,每天重複練習相同的行為,行為慢慢會變成習慣,勇於作出新嘗試便發現能夠改變自己。由今天起培養好習慣,面對任何挑戰,每天也能活得更有意義。接下來參考這篇文章,立即開始你的正念生活。
養成簡單生活的 6 個好習慣,享受與別不同的儀式感
毫無違和感融入日常的好習慣 TOP 6
#1 — 以豐富的餐點補充能量,享受你的早餐時間
早上享受一頓豐富早餐,配上香氣濃郁的紅茶,再在紅茶裏添加 1 大匙椰子油,是非常療癒的體驗。提升專注力好好工作,培養每天起床後吃早餐的習慣。
透過咀嚼讓大腦活性化,為身體提供充足能量。
上班族未必有時間吃一頓豐富的早餐,早餐其實不一定需要很豐盛,簡單的餐點例如牛奶麥片也可以。如果公司許可員工於在上班時間吃早餐的話,不妨買份三文治或麵包,回到公司後安頓下來後,利用大約 15 分鐘時間一邊進食一邊處理日常的固定職務。
在家工作的話可以享用的早餐款式更多,例如起床後預熱焗爐,梳洗後把一份芝士煙肉吐司放烤焗,再配以香滑奶茶或香濃咖啡,花生醬吐司也是不錯的選擇呢。

#2 — 每日攝取充足的水份,隨身準備水杯或保溫頩多喝水
你知道成年人一日需要喝 2L 水嗎?日常飲食當中所攝取水份可能只佔一半,充足的水份對健康很重要,而且每人的每日攝取量也有差異。
在 Water Calculator 輸入性別、年齡、身高及體重,便能得出自己的每日水份攝取量,不需要一次過把所有水喝掉,分開數次能減輕負擔,比較容易養成習慣。另外,也可以下載 Water Tracking App 幫助記錄飲水量,並每天準備水杯或保溫頩放在當眼處。
#3 — 調節生活作息,數位斷捨離的重要性
睡眠是基本的生理需要,有足夠休息才有創造力,也可以增強應變能力。睡前經常長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話,導致藍光阻礙大腦分泌褪黑激素,可能造成容易失眠的現象。
不妨開啟夜覽模式,調低螢幕亮度減弱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提升睡眠質素。
另一方面,嘗試不要把手機帶進睡房。

延伸閱讀:
#4 — 告別拖延症,讓你的一整天更有效率
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在 Actions by Moleskine 加入待辦事項,最欣賞它的功能是預設推送通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及加強時間觀念,唯一不足是需長期開啟應用程式,若 quit app 的話,到達設定好的時間卻不會傳送通知。後來,開始使用 Notion 用極簡的方式寫子彈筆記,也可以做到相同的效果。
每一天寫待辦事項,增強自我管理的能力。
至於日常家務,䌓鎖的家事實在太多,總是讓人力不從心。如果,想更有效率完成家務的話,可參考另一篇文章。

#5 — 以積極正面的態度,與自己來一場對話
不用羡慕別人在網絡呈現的生活,因為你的人生不用活給別人看,只需向自己證明能用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困難。如果經常否定自己,對自己沒有自信,所遇到的事情也會事事不順,造成每況愈下的惡性循環。
只要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的能力,實現所期望的目標,達到理想生活。
除了自己的每一個想法,你也相信吸引力法則嗎?平時所說出口的話,也可能會受吸引而發生在身上,例如「沒有錢」應該少說。

#6 — 活用零碎時間,重新審視看待事物的方式
通勤、育兒⋯等,在零碎的時間內也可以完成一些事情。舉例來說,在零碎的短暫時間內閱讀電子書,也可以在智慧型手機的備忘錄寫寫文章,把書本的讀後感分享到社群媒體,甚至在這段時間經營副業。
為了更有效地實現目標,你可以製作願景實現圖(Vision Board)在每一年訂立新的目標,製作一張「願景實現圖」將心目中想要實現的願望可視化,然後逐步實現依照願景實現圖上的目標。訂立明確目標,量化自己的年度目標,雖然長遠的目標難以實踐,可以訂立多個短期且簡單的小目標,例如:斷捨離、學習料理及一日一掃除,讓你迎接更美好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