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1.08.04
打算荼毒家人使用好看的收納方式?想好好規劃舒適的共用區域?為了擁有理想的生活空間,用盡方法也無法解決方法的話,不妨嘗試以下的建議,嘗試解決目前遇到的困難。「生活」是由自己和家人共同建立,整理收納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即使根據有關整理收納書斷捨離,也要有決心去維持乾淨整潔。只要和家人建立共識,慢慢轉換面對雜物的心態,便可以和家人共同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
斷捨離的原則:共用區域要妥協嗎?

收納技巧:規劃共用區域的分佈
與家人一起討論及訂立規則,仔細劃分共用區域的位置,以及各自使用的私人空間。只要大家都同意使用的規則,理解對方的處事方式,更容易達到目標。即使不是以極簡為前提,仍能共同建立整潔的居住環境,收納是輔助性質,通常在判斷物品去留後才進入收納的步驟。不必迫對方改變,而是雙方一起共同進步,抱着改善現況的心態,擁有更舒適的居住空間。例如:共用區域保持少物,甚至不擺放任何物品,任何家庭成員都可以自由使用該空間。
分工合作打掃:定期整理居家收納空間
除了各自的私人空間外,其他共用區域的分工也要與家人尋求共識,各人負責不同的打掃區域,定期分工合作為家裡大掃除,和家人塑造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每日至少花 10 分鐘整理,還有保持堅定不移的決心,假如拖延至農曆年廿八大掃除便會非常容易放棄,失去原本想努力打掃家居的想法,打掃家居的分工清單及內容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
遇到困難:想把家人的東西丟掉
明白正在斷捨離的過程,總希望把家人的雜物也處理一下,因為在自己眼中可能他們擁有過多無用的東西。要知道他人的物品是屬於他們的財產,在行動之前應該尊重對方所挑選的物品,這是捨物過程的盲點。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不用跟別人比較。記得主力處理自己的東西,未得到同意前千萬別動他人的物品。處理或丟掉對方物品之前,先得到對方同意。要是遇到看不順眼的物品,例如「好殘」、「壞咗」,可以用反問的方式引導對方:「呢件嘢好似壞壞哋,仲留唔留好呢?」重點是讓對方做最後決定,但機會要由自己主動爭取。
遇到困難:家人是極繁主義
千萬不要強迫對方作出改變,習慣是長年累月累積而成。可以以身作則,首先減少自己的物品,把已經清空的位置留給家人使用,當對方見證你的改變,便有機會有「一起進步」的想法和動力。假如家人的價值觀是越多越好,幫助他們把相同種類物品歸納在一起,便能讓對方發現目前擁有的數量,避免囤積過量物品。每次執好自己的私人空間,都可以與對方分享,令對方明白你的價值觀和想法。
還原基本步的心理準備
得到家人同意後,開始為他們整理物品,事先要有心理準備有機會在短期內被還原。習慣是很難在短時間完全改變,即使家人接受斷捨離的做法,但之後未必如自己理想的情況實行。有提升生活品質的決心的話,當然可以被還原後再次為他們整理,而解決核心的問題是:教育他們對於斷捨離的概念。
面對斷捨離的心理關口
渴望家裡的收納方式有統一感,有需要更換正在使用的物品嗎?試想想自己可能浪費了仍然有用的東西。斷捨離和極簡的概念不是替換自己的物品並模仿他人的生活,而是捨棄對自己無用的物品。簡單來說即是放在家裡十年也不會觸碰,或不能正常運作卻收藏在角落的任何物品。把這些多餘的東西清空,才能把家裡的環境整理乾淨,並把空間留給真正喜愛的物品。想擁有舒適的共同生活環境,應和家人討論並解決問題,找尋對雙方最適合的方法,重新思考斷捨離對自己的意義。透過這個思考過程了解自己和家人的想法,並尊重對方的決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