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1.08.04
對過去物品戀戀不捨,數量過多無從入手?實踐斷捨離並不一定立即把所有物品捨棄。從較細範圍開始,持續每天整理 10 分鐘,一個月後會有明顯變化。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整理收納和斷捨離是兩種不同的方式,共通點是扔掉多餘的物品改變生活的品質。前者以收納方式為主,後者則重視捨棄不必要的物品。只要找到讓自己感到舒適的方法便可,重點在於持續捨物的決心。
好好整理自己的人生,提升生活質感

整理物品,我們真正有需要的物品其實很少
從捨棄不必要的物品開始,有些物品很久沒使用長年收藏在角落並漸漸忘記,是時候把物品拿出來重新審視。相比極簡或少物生活,整理身邊的物品更容易踏出第一步。由家裏其中一個櫃桶開始,把櫃桶內全部物品拿出來放在同一處,問自己:以後有機會使用它們嗎?現在的我還喜歡它嗎?有珍貴回憶嗎?如果以上皆非,便放手吧。如果它能夠喚起回憶,留着它亦能令自己感到開心,便留着吧。
整理出會繼續使用的物品後,尋找適當的位置收納。根據動線找出容易取出的位置,讓自己不會胡亂放置造成相同的局面。至於收納的方式,可以給自己定下輕鬆達到的目標,例如:更鬆動的空間。
「留下能夠讓你怦然心動的物品,其他的都可以捨棄。」
近藤麻理惠
實踐斷捨離的方法,提升日常生活效率
整理收納實際進行一段時間後,容易對物品產生猶豫不決的感覺,這時便可準備待處理的盒子,把物品放入盒內一段時間,並訂下限期,如限期後都亦再沒有使用,便可以決定扔掉了。很多產品因為別人推薦、限量發售、售貨員介紹而買卻不適合自己,這個情況非常容易處理。消耗品不存在任何回憶能夠輕易捨棄。過期、不再使用、不適合自己的都扔掉吧。為提升生活品質,與其買大量便宜卻壽命短的物品,倒不如買一件高檔而壽命長的物品,自己使用起來亦能感到高興。斷捨離可能會遇到盲點,要緊記:千萬不要處理他人的物品。一旦開始整理物品,或許他人的物品很阻礙,但我們要尊重他人的想法。首先改變自己的生活品質,旁人亦會受感染而開展行動。
斷捨離閱讀清單:
- 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Netflix)
- T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 (by Marie Kondo)
-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 佐佐木典士
持續捨物,定期整理家居不同角落
開始斷捨離後,只要持續行動便可成為生活習慣。若雜亂無章的情況再次出現,亦能短時間內收拾。假如不知道扔掉什麼,便可寫出列表。只要每日 10 分鐘處理其中一個區域,短期內便可看到相當大的變化。將有待整理的區域記以清單形式記錄,並詳細說明希望自己如何整頓空間,例如銀包:
- 減少銀行卡的數量
- 捨棄很久沒有使用的會員卡
- 碎掉購物收據並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