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Detox
實行 Digital Detox 的近況
可能你會發現我最近減少 Instagram 發文次數,限時動態的更新也變得沒以前頻密,不再像初期的情況每分每秒我都保持 Online 狀態。可是,社群媒體是接收資訊的其中一個渠道,實行數位斷捨離也無法和社群媒體一刀兩斷。近幾個月更有意識地使用智能電話,減少不由自主地拿起智能電話查看新訊息。
在上一篇文章提及 The Social Dilemma 的影片觀後感,當中提及:
看過《The Social Dilemma》,讓我下定決心減少使用社群媒體。你有想過為何這些平台免費提供服務嗎?我們是有意識地使用社群媒體嗎?這套紀錄片中的受訪者告訴我們:主動去看自己想看的資訊,而不是透過 YouTube 的「推薦影片」和 Instagram 的「探索」功能被動地接收資訊。
記錄片內訪問了眾多開發人員和創辦人,分析每日在社群媒體上的行為、瀏覽的內容和吸收的訊息。例如 Google 免費電郵服務令使用者不斷 refresh 頁面、 Instagram 初期的開發者自白、 Pinterest 的前員工在受訪時坦白自己無論工作還是私人時間都被自己設計的演算法而沒了自己,甚至 Facebook 發明讚好功能的始創者透露設計原意是為用戶帶來正面影響。
扭曲使用者的價值觀,令我們潛意識變至愈來愈不健康的情況。
他們為了商業價值,向第三方提供「有價值」的數據,透過免費服務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為了令使用者長期間使用他們的服務,把界面設計成使用者無法自拔的地步,導致使用者為了獲得陌生人認同,盲目追求讚好數量。容易產生憂鬱症和焦慮問題,不被 like 和 follow 便覺得不受重視,產生輕生的念頭,這些平台考慮到他們的健康嗎?
《「數位斷捨離的實踐法則」:科技改變我們的思想與行為,正式展開 Digital Declutter 的旅程》
學會減少螢幕使用時間,實行社群媒體斷捨離

為何減少發文次數?開始 Digital Detox 的原因
決定要數位斷捨離的原因是:平衡經營自媒體與日常生活。在 2020 年初開始在 Instagram 和個人網站分享斷捨離後的極簡日常,幾乎把所有工餘的時間和心思放在經營 Instagram 上。在初期經營 Instagram 的期間過份執着經營成效和數據,常常閱讀有關經營 Instagram 的貼士改善自己的自媒體,有一段時間堅持 Instagram 帳號 1 星期發文 5 次,但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內容還有改善空間。
開始設定螢幕使用時間:如果你也是 iPhone 用戶,可以在 iOS 系統的 Settings 內開啟 App 限制功能,限制每天瀏覽 social media 的時間。我設定了螢幕使用時間學會把生活重心放在更重要的事情,從 YouTube 主動 search 一些食譜來學習新菜色、學習由種子栽植觀葉植物、改善個人網站的使用者體驗、重新閱讀有價值的書籍等等,還有在網絡看了一場虛擬展覽去感受 digital art 呢。
延伸閱讀:
實踐 Digital Detox 的方法
我設定的時間限制分別是: Instagram 每天使用 1 小時 30 分、 Facebook 每天使用 30 分鐘,之後應該會再降低可用時間。其餘時間除了學習和閱讀,也會準備 YouTube Video 或 Instagram Post 的內容,有時也會去 Facebook Page 更新最新的 article。因為我在 Facebook 沒有使用個人帳號,只有在上傳新文章到 Facebook Page 時看到文章或影片有人按讚或觀看,讓我相當感動!
雖然實行數位斷捨離,有限度地使用社群媒體,但是我仍然持續在個人網站寫文章,並且以個人網站為重心。部落格的分享方向是為重質不重量(笑)。我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平台感到非常高興,始終不能過份依賴 Instagram 和 Facebook ,我們不會知道這些平台會否像 Xanga 和 MSN 等平台面臨消失的 1 天,但我要表明:我這樣說並不代表我有這樣的想法或期望。
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不要讓自己分心
寫文章是我的嗜好,打字的過程夠能紓發我的情緒和表達我的感受,是刺繡和鉤織以外的重要事項。在寫文章的過程之中,把腦海裏零碎的想法組織和重組,把文字折解成倉頡碼後,再將一字一句寫出來。之前在 21 天糾正懶音挑戰:粵語正音學習筆記內提及過想用 Jyutping 輸入法,只要知道廣東話的正確發音便能打出該字,例如「我」字的讀音是 ngo5 並非 o5 呢。這是個有趣的學習過程,因為會發現以往用 ho ar 代替「好啊」的意思,卻不能透過 Jyutping 打出這 2 個字,要輸入 hou aa 才可以呢,但習慣了倉頡打字很多年,還是使用倉頡打得比較快。
在公司工作都是用 Apple 的 iMac 為主,21 吋或 27 吋也用過,但十分局限工作的空間,根本無法拿着一體成形的電腦去會議室啊(笑)也無法帶着電腦去其他位置工作轉換心情,所以我自己的電腦會挑選輕便的款式。在寫文章的過程我會播放音樂,把訊息通知改為靜音,不會隨便拿起電話看,在寫文章的專注過程使我心情平靜。最近我也經常拿着自己的 MacBook Pro 或 iPad Pro 在餐桌寫文章或製作 Instagram Post 的內容。我最常聽的 playlist 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