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動本港環保意識,在資源回收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政府的配套措施、商戶的經營方針、消費者的選擇,才能帶來更大的效果,目前我們只能做到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根據環境保護署《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9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本港都市固體廢物佔 567 萬公噸,有 71% 直接送至堆填區處置,只有 29% 是回收可循環⋯
basic&的文章
提倡「斷捨離」的山下英子首次公開居住環境,在這本書中帶讀者參觀她的斷捨離日常空間,相比列條式的《斷捨離》和《斷捨離流》的手把手教學,我對作者的生活質素更感興趣。「『內部收納占七成,外部收納占五成,展示收納占一成』,7:5:1是最理想的比例。」是我最深刻的段落,把所擁有的物品以商店展示的方式陳列⋯
你也想實行簡單生活嗎?說起來,讓我開始極簡的契機,大概是接觸到山下英子的斷捨離理念: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着。在自我對話過程,釐清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重新找回對自己重要的事情和生活方式,因為這一個過程讓我對自己有很深的了解。擁有大量物質也無法感到幸福,應該更重視自己的生活,把物品送出⋯
SLOWOOD 沙田新店是全港最大分店,佔地 4000 呎,提供食材祼買、廚具用品及環保日常用品等產品,更吸納本地製造的品牌,愛護環境的人不可錯過啦!新店採用北歐簡約室內設計,引入 Donna Wilson 豐富多彩的織物玩偶和羊毛毯子等商品,與充滿綠意的植物和純白色調互相映襯。
《無印良品的整理收納術》的作者梶ヶ谷陽子是Housekeeping協會認證的最高等級整理收納師,該協會是日本廣為人知的機構之一,這本書亦是我第一本接觸有關整理收納的書籍,是非常實用的無印良品收納指南。這本書啟發我把物品正確分類,讓我開始理解擁有大量物品卻不使用其實是不斷造成浪費,並且可以活用很多整理收納術。
與其關注其他人的生活,不如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說到數位極簡主義,不如來談談實行 Digital Detox 的近況。最近,幾乎沒有使用社群媒體,無論是 Instagram 的貼文或限時動態,更新頻率降低,也很少關注其他人的生活。作為自媒體創作者,這個舉動也許很奇怪,可是數位排毒讓我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作為展覽愛好者的我近一年降低逛展的次數,尤其疫情愈來愈嚴重如要外出幾乎只補購日用品和食材。《deTour 2020》虛擬設計節支援桌面版和智能電話等設備,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展覽體驗,這次的虛擬展覽有3個展區,分別是:特邀合作、主題展覽和獲選作品。不知道網上虛擬展覽今後會否成為新趨勢呢?
在這個網絡時代,社群媒體就像社會的縮影,很多人選擇躲在鍵盤背後對別人指指點點。可是,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我們的確無法滿足所有人,既然明白這件事,你為何要一直討好對你不滿的人呢?為什麼要介意他或她的評價?也許對方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所以你不要輕易被他們貶低你的價值,把時間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專注於自己的⋯
如何改變負債累累的生活?家中到底有什麼多餘物品?列出清單清晰知道支出動向,以免入不敷出並且告別月光族的稱號。這本書是我開始斷捨離後才購入的書籍,雖然並非直接教導讀者如何斷捨離的教科書,作者的實驗項目正好反映出斷捨離不止是丟東西,而是由心態開始調節,減少自己的物慾。
我的極簡生活未至於空無一物,是個俱備生活感的少物空間,能夠感受到在這裏生活的痕跡。極簡生活真的東西越少越好嗎?不必與他人比較物品數量多與少。無論是打算改善目前居住環境,還是為將來搬出來住做準備,給予自己適當的過渡期,預早解決堆積多年的雜物面對過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