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像是一種兼顧精挑細選與日常實用的生活態度,不拘泥於數字,更不是一味丟棄。身為經常下廚的料理愛好者,我也常常自問:哪些廚具真正契合我的需求?哪些物品值得長久留在廚房?在這一篇文章,想和你分享我的廚房現況、極簡主義的選物心得,以及近來讓我着迷的日式中華料理新體驗。

用有溫度的選物,找到屬於自己步調的極簡平衡
拒絕閒置,每一件物品都有明確的保留理由
對於熱愛料理的人而言,在追求極簡生活的過程中,經常面對理想與現實的拉鋸與挑戰。誤以為空無一物的家居是實踐極簡的極致,而局限自己的行動、限制自己的愛好,事實上,對於經常下廚的人來說,廚房內擁有較多工具和器具也很正常。
每種烹飪方式或菜色都可能需要特定的工具,無論是不同尺寸的鍋具、各類刀具,與其造成生活上的各種不便,不如選擇一些可以長久地使用的物品。
以我自己的廚房現況為例,雖然廚具數量不算少,每一件卻都經過精挑細選,且確實經常使用。重點在於細心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物品,定期檢查哪些物品仍常使用,哪些其實已經很久沒用過,並且淘汰不合時宜的器具。
以下是實踐極簡廚房的篩選原則。
功能性與高使用率優先:
- 我最重視的是實用性。能夠長久保留在廚房的工具,都是經過嚴格篩選。只保留真正常用的工具,例如基本鍋具、刀具、調理盆等,會被保留下來;而偶爾或幾乎不用的器具,則會盡量精簡或將其淘汰。
品質耐用,減少重複購買:
- 選擇高品質、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器具,是我維持極簡廚房的重要原則。多功能器具能更好地符合極簡理念。例如能煎、炒、煮皆可的平底鍋、高效多用的調理機等,特別適合作為廚房的固定班底。
定期檢視,確保符合個人使用習慣:
- 我會定期審視現有的廚具,把閒置、功能重複或已損壞的物品篩選出來。所有篩選與保留的原則,最終還是基於自身的烹飪喜好與生活步調。如果某些看似多餘的用具,在我的日常料理中卻不可或缺,那它就是應該被保留下來的實用好物。極簡並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只需要貼合每個人獨特需求的選擇。
近期愛用品分享,經過嚴格篩選的好物清單
在極簡主義的理念下,每一件留在廚房的工具,都是經過精挑細選、能夠發揮其真正價值的實用好物。以下推薦幾樣我近期最常用的廚房愛用品,無論是多功能性、質感,還是與日常飲食習慣的契合度,都令人滿意:
中華炒鍋
近期迷上日式中華料理,研究食譜與工具時,特別注重廚具是否能多功能使用、兼容多種料理的需求。這一款炒鍋的好處是受熱快、有鑊氣,非常適合各類快炒。炒飯、炒麵、爆香料理都難不倒它。
雖然是鐵鑊,只要正確使用就可以越用越不沾,除了經典中式料理,也能勝任不同的異國菜,是兼顧傳統和創意的必備主力。

鑊鏟
特別選用半球體設計的鐵製鑊鏟,讓炒飯時能更順手地翻炒食材。不僅圓潤無死角,還能完整貼合炒鍋曲線,把飯粒與配料炒得鬆散分明,是愛做炒飯、炒蔬菜的人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耐熱玻璃杯
這款耐熱玻璃杯的造型簡約,除了一般飲品外,也能直接作為布甸、蒸蛋的模具使用。不論是盛裝甜點、作為早餐碗、亦或當沙拉杯,多功能應用讓廚房空間更簡潔,減少重複購物的需求。

不鏽鋼匙羹
果醬匙屬於看似普通但極有存在感的小工具。其細長設計可以直接挖到底,順利撈起瓶底最後一匙果醬、花生醬,避免瓶內食材被浪費,兼顧每個生活小細節的實用性。
最近我也經常動手自製果醬或堅果醬,因此這款匙羹已成為我製作咖啡廳風格輕食料理時不可或缺的小幫手,塗抹果醬時十分順手且實用。

琺瑯咖啡壺
這只琺瑯壺不僅外型經典,壺咀細緻,能細水慢沖,非常適合手沖咖啡。重點在於可直火加熱,無需額外使用熱水壺,非常方便。此外,木製手柄設計有效防燙,握持時更加舒適安全。無論用於晨間儀式還是午後時光,都是優雅又耐用的選擇。

即便廚具的數量相對豐富,只要管理得宜,並貼合自己的烹飪習慣,對熱愛料理的人而言,便是極簡精神下最理想的實踐樣貌。
我真正想傳達的是,極簡並不存在唯一或刻板的標準,它更像是一套彈性而開放的生活哲學。不是一定要斷捨離到極致,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份平衡。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延伸閱讀:
- 打破常規的煲飯方法:沒有電飯煲也沒關係,鑄鐵鍋 27 分鐘煮好鬆軟白飯
- 鐵鍋無毒安心:多年使用 Le Creuset、Lodge、Riverlight 的心得與選鍋指南
- Instagram Reels:斷捨離後不再做的 5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