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止更新 Instagram 的第 412 天,我的世界沒有崩塌,反而回到自己主導的步調:沒有貼文推送的通知、沒有即時回覆的壓迫、沒有必要證明自己的衝動。取而代之,部落格成為唯一長篇輸出與回饋場域,開始有力地灌溉寫作。當我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用深度取代即時,用內在滿足取代外部認同,再也不是比較與焦慮、消耗與牽動。

實踐數位斷捨離法則,把注意力還給自己
有限曝光、無限專注,遠離社群媒體的實戰筆記
在社群媒體的互動,取決於演算法的獎懲機制,令使用者不斷比較與焦慮,蠶蝕專注與深度工作能力,對個體自主性造成干擾。
擺脫討好型人格與外部認同成癮,建立長線創作與能量管理系統,重點在於:遠離社群媒體的毒藥,不再受演算法操控,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才是不被消耗的開始。
重新找回自我價值,切斷演算法獎懲機制:
- 建立規則:不再發佈貼文,改為在部落格發表,避免觸及率與讚數成為創作動力。
- 評估指標:設定螢幕使用時間限制,並定期追蹤社群使用頻率。
- 互動邊界:關閉所有通知,必要訊息改為每日固定時段批次處理,甚至選擇不回覆。
- 自我認同:重新定義創作者的核心意義,明確將社群媒體降級為輔助,創作動力交還給自己,而非外部數據。
以我來說,減少使用社群媒體的期間,以撰寫部落格文章作為替代方案,再加上深度閱讀和縫紉刺繡充實離線生活,避免數位斷捨離的空窗造成焦慮感。
關閉通知、只寫長文,從社群成癮到穩定身心
作為部落格創作者,在 basicand.com 所撰寫文章的用語平實親切,並且帶有陪伴感,分享低物慾、數位極簡、整理收納等心得,強調用心生活以及有意識的選擇。
在日常實踐的這些理念,並不強求讀者接受同樣的生活方式,而是鼓勵大家尋找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在這個想法下,不需要用外部數據證明自己的能力,無須追逐觸及率。因為我相信,對的人,會在對的當下讀到對的文字。
避免依賴外部認同,我決定將創作轉回深度長文,在輸出的同時,也是反思自己的時機。
以下是我實踐社群斷捨離的得着:
- 與其渴求外部認同,現在能夠更加重視自己的感受。
- 我很高興所獲得的東西比失去的多。
- 相比有點虛幻的數位生活,需要在現實生活投入更多心力,因為雜物一不小心就堆積太多。
- 比起以前,現在更加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 拿起手機時,不會收到外界評價或需要即時回覆的焦慮感,而是隨便看看就好。
- 除了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之外,也有時間面對過去的創傷,好好自我修復。
14 天離開社群、回到生活,實踐數位極簡主義
接下來,要分享一個低門檻的數位斷捨離計劃。在短短的 14 天內,完成一次基本的環境調整、一次習慣重建、以及一次心態改變。
這個 14 天漸進式計劃,分為三個階段,每日執行 1–2 項行動就能完成,包括審視現況、改變習慣、身份轉念。在兩週後,即可讓身心回到穩定,重新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並且得到一套可維持的低耗互動守則。
14 天數位極簡試驗:
- 第 1–3 日:觀察與排除
- 移除社群媒體應用程式,僅保留電䐉版登入
- 關閉通知,設定每日固定一次 30 分鐘處理訊息
- 建立替代行為清單,如閱讀寫作、縫紉刺繡
- 第 4–6 日:使用情境與習慣規劃
- 移除其他不必要的應用程式,並設定螢幕使用時間限制
- 建立部落格,或尋找可立即使用的寫作平台
- 預定深度寫作時段,以及 Quick Notes 筆記紀錄靈感
- 將輸出轉移到部落格,建立「靈感→大綱→草稿→發佈」流程
- 第 7–9 日:批量處理與重整動力來源
- 設定每 48–72 小時一次有限度地使用,僅發佈必要公告
- 將創作動力來源改為長文讀者來信或部落格留言,而不是讚數或追蹤數
- 第 10–12 日:自我認同與界線
- 以部落格創作者身份自我敘事,不必證明自己或取得他人認同
- 建立健康的互動界線,不用即時回覆訊息,婉拒非必要的請求
- 第 13–14 日:回顧與調整
- 回顧過去 14 天的專注度與自身體驗,移除可有可無的事項
- 規劃未來 30 天的方案,確立部落格文章發佈頻率、決定社群媒體使用準則
遠離社群不是斷絕社交,而是重新奪回主導權。
兩週的試驗是容易執行的起點。對我來說,至今已經實行超過一年,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可長久持續的狀態,並且用內在滿足取代外部認同。當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便能夠讓創作自己發光。
若以往的創作受觸及率牽動、受他人情緒所擺布,從現在起,不如換一種方法面對自己,用不一樣的方式紀錄所感所想,而社群媒體則維持最低限度的使用頻率,擺脫討好傾向與自我證明。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延伸閱讀:
- 7 天數位排毒挑戰:擺脫資訊焦慮,感受手作的溫度找回內心的平靜
- What’s on My Phone:數位極簡主義者的 iPhone 13 mini,從資訊過載到數位自由的轉變
- 「數位斷捨離的 5 個實踐法則」:正式展開 Digital Declutter 旅程,更有意識地使用科技
- Instagram Reels:斷捨離後不再做的 5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