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2.09.24
繁囂都市生活過得非常急速,忙碌工作後沒時間整理家居,這也是你的生活寫照嗎?日常生活中,回到家後映入眼簾的都是真正喜愛和珍惜的物品,沒有多餘雜物的空間心靈得以放鬆,可能會覺得這種生活很奢侈、很困難,與其被動地接收雜物的負能量,倒不如主動作出改變,每一日花少許時間整理,積少成多,慢慢塑造心目中的理想空間。透過斷捨離整理自己的人生,大量減物是首要項目,因為隨着成長身邊不斷增加物品,可是部份物品漸漸不適合我們,卻習以為常地把它們保留在身邊。
生存的必需品:棲身之所、衣物、水和食物,自己煮食的話則額外需要一些烹調器具。
非生存必需品但是有了會比較方便:照明、睡床、智慧型手機、時鐘、風扇等等。
延伸閱讀:
最重要的基本,是舒適自在的生活空間
試想像一下:「搬家的話會否把它帶走?」我的目標是只需兩個行李箱便可以輕鬆出發,以這個角度思考我真正需要的物品。由滿佈雜物的家居走進極簡主義,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實踐剛剛好的簡單生活,接下來分享極簡主義者的家。
早前寫過另一篇文章分享極簡後的家居生活,主要講述必備的家具,以最低限度的家飾維持空間乾淨整潔。而這篇文章以「搬家」的角度思考我真正需要的東西,除了大型家具、家庭電器和消耗品外,列出 10 項必備的「生活雜貨」,經歷斷捨離的過渡期,以最簡化的日用品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以輕鬆舒壓的少物生活,豐富生活的簡約質感,提升生活品質並且專注在真正喜愛的事物。
以最低限度的高品質物品,提升家居生活品質,精挑細選簡約實用的日用品,仔細思考如何提升室內空間感、增加寬敞的走動空間、容易維持的收納空間。減少不必要的家飾,以室內植栽取代沒有功能性的裝飾品,嘗試照顧各種各樣的植物,為家居空間添加溫暖感,其餘的生活雜貨以實用與美觀作為考量的依據。以上這些是我對理想生活的想像。
在這個段落簡短地提及部份家電和家具的部份,然後將會詳細講解 10 項生活雜貨。首先,避免家具尺寸過高需要降低壓迫感,挑選家具的考慮因素必然是低於視線的高度,即使收納空間不足,解決方法並非向高處發展,而是想辦法減少物品。客廳是工作後的舒適休憩空間,電視和沙發對我們來說是必需品,即使不看一般電視節目,可以選擇連接「Nintendo Switch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特別版主機」至電視機,或閑時看 Netflix 節目為作家居娛樂,保持淨空,每次使用時不必挪出空間。如果需要在家工作,只要拿着 MacBook Pro 或 iPad Pro,在家裏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工作,不受「書桌」局限工作區域。
至於廚房空間,把煮食用具減至最低限度,把處理食材的空間最大化,展現式收納只佔一成,只容許常用的物品放在流理檯上。選用一物多用的商品非常方便,例如焗爐可以烹調大部份的菜餚。而睡房只需俱備收納功能的床架,與工作空間明確區分,不會把工作相關用品帶進睡房內,也避免在睡床上玩電子遊戲或看影片。還未找到理想衣櫃的我們,使用的是開放式衣櫥,每年兩次的轉季收納可以重新審視真正需要的衣物。
延伸閱讀:
注重簡約細節,生活雜貨選物提案
選擇一物多用的東西,騰出更有餘裕的空間。減低視覺噪音是首要條件,在俱備生活感的空間,只放置有功能性的物品,物品發揮其價值、經常使用,不必為斷捨離而把需要的東西捨棄,但是,如果放在角落很久沒有便可以捨棄。
如果想建立有效收納系統,事前需要減去繁瑣的裝飾,選擇適合的材質元素提升收納機能,只保留使用頻率高的物品。即使整理收納的分類方案極度仔細,過量的物品卻增添拿取的步驟,也難以適應繁瑣的物品分類系統,未必適合每一位仿效。如果要改善這個狀況,首先「斷捨離」然後「收納」是必備的流程,保留剛剛好滿足基本生活所需的物品即可。以下排名不分先後,是我實踐極簡後重視的生活雜貨基本款 TOP 10:
#1 ALBERO 座鐘
時鐘的表面沒有玻璃覆蓋,時針在任何角度均清晰可見。簡約的幾何圖形設計,非常融入純白原木無印的家居風格。放在客廳當眼處,不必喚醒智慧型手機查看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步驟。
#2 食器
常用的餐具只有兩套,兩套均是不銹鋼材質,當中只有一套是購自無印良品,另一套則使用 10 年以上依然完好無損。不會特別準備客用餐具,假如真的有需要會取出兩套摺疊式環保餐具。要是把碗碟減至最少化,只需波佐見燒飯碗、白磁碗和白磁碟各兩件。
#3 室內拖鞋
選擇材質舒適的室內拖鞋,購買地方包括無印良品和日本城,因為經常清洗而破損,視為消耗品的一種,仔細分為冬季和夏季質料。破損會嘗試修補,過於殘破便會更換。最重要的是鞋底弄濕了也不會滑倒,需要選擇防滑材質。
#4 水杯
「每人只能擁有一個水杯」並非我的極簡原則,個人認為應視乎飲品選擇適合的杯子,一物多用的水樽亦非常方便。當然,在日常生活有部分東西的確擁有一件即可,但限制物品數量並非實踐極簡生活的必要條件。
#5 電熱水壺
以一杯香濃咖啡迎接新的一天,是為生活增添儀式感的簡單步驟。可是咖啡用品不是必需品,例如咖啡濾紙。反而電熱水壺的功能更多,只要有熱水便可以「沖泡各式各類的飲品」、「烹調雞翼前事先使用熱水沖泡數分鐘」、「用熱水浸泡難以清除的廚餘」。
#6 掃除和清潔用品
吸塵機很方便但角落位置難以清潔,所以最基本的掃帚是不可缺少的東西。更仔細的地方或難以掃除的暗角位置,會選擇使用除塵紙親手擦拭。清潔用品方面,重曹和檸檬酸非常多用途,白醋和梳打粉去油污的效果顯著。
#7 衣架
根據不同的衣物材質和款式,使用最適合的衣架。相比實木衣架,我會選擇金屬材質的衣架款式,洗好衣服後直接使用衣架晾乾,不必經歷摺衣服的步驟便可以把乾淨的衣服吊掛在衣櫥內。不過目前使用的是開放式衣櫥,因為一直沒有衣櫥設計看得上眼,寧可不買也不將就。

#8 文具和紙膠帶
雖然文具在生活雜貨來說有琳琅滿目的種類,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只需一支原子筆和少量紙膠帶。因為目前很多文件已經電子化,需要文具的情況愈來愈少,個人對手帳的興趣不大,所以只需要原子筆和紙膠帶。紙膠帶的用途很多,我會以紙膠帶代替標籤機為收納容器標示內容物、到期日等資訊。
#9 電飯煲
容量大而且多功能的電飯煲,可以代替平底鑊和不銹鋼煲的角色,無論蒸煮和翻熱都是一步到位。目前多士爐和平底鑊使用頻率高,但是挑選最必需的東西它們不會成為首選,前者因為功能單一但烘烤方包非常迅速和香脆,後者易潔鑊塗層容易脫落需要定期更換,所以只能選一件廚電的話,我會選擇電飯煲作日常多功能煮食。
#10 電風扇
轉動角度闊的設計、容易拆開清洗、可調節高度款式,是我選擇對電風扇的條件,白色外觀是次要的考慮因素。如果只能擁有一部風扇,必然是下圖的款式。不想長期開冷氣,使用電風扇加強室內空氣流通,令屋內氣溫涼快舒適,對環境友善減低對地球的負擔。

堆積在睡房的紙本書、擦乾碗碟的毛巾、自家製手作的縫紉機,寫這篇清單時發現這幾項都不是必需品,認真思考過沒有它們也可以,但會物盡其用後才處理它們,不會為斷而斷。書籍斷捨離是時間的問題,有些書依然會翻閱,有些書還未讀畢,可是撰寫極簡生活必需品清單的時候,卻沒有任何一本紙本書浮現在腦海裏。另一方面,挑選最基本的家具款色設計,增加一物多用的可能性,最大好處是以不同的配搭展現無限可能性。我們不一定知道什麼東西可以捨離,但透過挑選真心喜歡的物品時,不必要的雜物便會自然而然被剔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