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眼之間,2021 年已過了一半,今年的不消費回顧來到第 6 個月。訂立新的消費限制清單,開始寫這系列文章,仔細記錄實踐的過程。對於還未嘗試過的新挑戰,我做得不完善的地方會坦誠面對,雖然不能保證每個月挑戰成功,但是實踐過程和經歷才是最重要。經過半年的經驗,原來自己可以完成部份新嘗試,期待之後也會不斷有進步。
延伸閱讀:
秉持初衷,簡約舒適的日常生活
開始不消費的一年,主要目的是練習有意識地消費,告別以往衝動購物的想法。限制自己的消費項目,慢慢建立理性消費的習慣。過往漫無目的地逛商場,一定會買很多東西,現在不會了。使用最低限度的物品過生活,非常簡單舒適,我們的生活空間有限,規劃收納方法令空間更有餘裕。
實踐極簡生活,挑選真正有需要的東西。
如果可以把生活日用品的數量減至最低,降低視覺噪音是最理想的效果。開始極簡生活後,我漸漸明白到:「實行極簡生活,並不是要空無一物,而是減少物品的過程,了解自己真正想法,保留最適合自己的東西。」要是家裏有替代品,可以選擇不額外花費。但是,如果物品為我帶來愉快心情,會視乎情況購買,俱備功能性是我購買物品的考慮條件。
不合格的消費項目:烘焙模具
在 5 個月前,我所訂立的「不得購買項目」包含烘焙模具,避免對學習烹飪這件事產生濃厚興趣,不自覺購入過量用品。今個月,要破戒了。這次購買的產品,是 Miffy 的雜誌附錄,包括曲奇模具和廚房多功能組合。多功能的下廚工具,為生活增添儀式感我不後悔購買,但是我不容許自己購買過量烹調器具。另外,以角色設計來說,Miffy 的極簡設計元素非常吸引。


細節是最重要的基本,自家製代替購買
手作是有溫度的,可能不完美但背後是人手用心製作。決定自家製紙巾套,是由於原本使用的無印良品面紙缺貨,在超市買了包裝花花綠綠的款式,有點看不順眼。後來,看到日本雜誌將會在 7 月推出 Miffy 布藝紙巾套,可是家裏還有一些布料,而且打算消耗現有的手作材料,所以決定自家製作。既然是自製,當然我會選擇最簡單的色調、款式,在 YouTube 看到一位日本人的教學影片,剛好是我需要的款式。

意料之外的購物:簡約低調的耳環
耳朵只有一對、每天只能戴一款、沒人留意也沒關係,以前的我很喜歡購買耳環。耳環的總數我沒有點算過,斷捨離的期間也把氧化變色的耳環丟掉,還是放滿 3 個無印良品的耳環架。在 2019 年,我所訂立的消費限制規定自己:「不能再買耳環。」這個規定經過 2 年的時間,已經不再盲目購入耳環,也漸漸找到自己喜歡的款式,耳環架的空間更有餘裕。因為最近使用頻率極高的髮夾氧化,不得不買新的髮夾替換。自疫情起幾乎不配戴款式誇張的耳環,架上的耳環只能觀賞。我走進飾物店裡,看到各款精緻的耳環,購入了 2 款低調款式的耳環,適合日常使用。

近年的消費限制清單,沒有耳環這一項,但我的確好好控制自己對耳環的慾望,珍惜現時擁有的一切。但是,時間久了還是感覺膩了?不要緊,我們可以把舊耳環升級再造,只要品質還好、沒有氧化,還是可以把零件拆解重組。因為零件是重複使用,算不上是原創款式,所以會選擇自用或送人。

除了食材和消耗品不會在消費回顧提及,其餘的消費項目如實記錄,卻發現自己買的東西很少。文章的篇幅很短,反而在文章中分享自己對購物慾的想法,可能我所買的東西不適用於所有人,但是「購買真正有需要的東西」是最重要的事情,是適合每一位的極簡思維。《不消費的一年》這本書啟發我更有意識的消費,正如每個人的極簡生活都是獨一無二,我相信你也會找到自己的極簡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