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生活並非刻意改變生活方式,是透過實踐斷捨離的過程,慢慢轉變和調整自己的心態,每個人的簡單生活均獨一無二。開始極簡的原因可能是想改變過量購物的生活方式,或嘗試節儉卻心靈富足的生活,從而學習更重視生活品質的減法生活。不論是哪一種開始極簡的原因,所追求的目標都是尋找自己更重視的東西,發掘更好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極簡前曾經出現過的一堆想法,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完全是「反面教材」,只顧丟東西而沒有調整心態,還是會繼續買更多沒有需要的物品,令囤積的問題不斷循環。以下列出 6 句「反面教材」並詳細說明斷捨離後的極簡消費,反思過去愛花錢的想法。
極簡消費:6 個斷捨離後的購物心理

極簡前我視之為理所當然的想法,如今看來好像有點不理智(笑)引號之內的文字猶如魔鬼般的存在,與反智的廣告宣傳雙管齊下,不斷刺激我的消費的意欲。極簡生活是把事情最簡化,這個過程並沒有單一公式,但如果你也有相近的想法,也可以想想是否是時候嘗試改變。
「反正會用得着。」
反思:之前買回來的東西都還未用完,卻因為優惠或折扣而重複購買相同的產品,也導致囤積的問題出現。因為這句「反正會用得着」而令我亂買的物品包括水杯、化妝品、香薰蠟燭、耳環,總之每次逛街時看到便會買,事實上我並不需要這麼多,結果變成有點兒為買而買。這堆東西大部分都被我列入我不再買的東西清單裏,控制數量之餘也漸漸改變不理智消費的習慣,每件相同用途的東西只需要 1 至 2 件也足夠,經常使用直至損壞才以一進一出的方式更換。
「買這件東西花不了多少錢。」
反思:雖然便宜但我不需要。如果只因為產品便宜,買回來卻很少使用,反而浪費了收納的空間,令空間放滿多餘的東西。重質不重量也適用極簡消費,極簡生活的概念並不是拒絕消費,而是購買品質好一點但能長久使用的物品,以一物多用為原則,不必購入大量「裝備」也能做到相同的效果,也可以運用創意為物品想出新的用途。
「用最新型號才顯得與時並進。」
反思:智能電話的功能是上網和通話功能,目前使用的智能電話依然完好無缺,便不必急於追求最新型號,嘗試學習更有意識的消費模式。電子產品經常推陳出新,每年都會推出新款產品(甚至每季)當看到別人都在用新型號,我也要購買嗎?電子產品的確會隨時間不斷升級,功能也愈來愈多元化,如果你本身的家電是非常陳舊的型號,或功能完全做不到想要的效果,購買最新型號對我來說必然是值得。
「我買,純粹因為我喜歡。」
反思:當時分不清楚「需要」還是「單純想擁有」的心理。以前會覺得只要買了這件東西便會感到快樂,有點像彌補心中的缺口似的(笑)可是物質的享受只有當下的一剎那,把多餘的東西買回去之後堆積在家裏,到斷捨離的時候還要花時間和心機去處理,物品減少了不使空間更有餘裕,而且煩惱也一併減少,倒不如不要再胡亂消費好了!
「嘗試不一樣的風格。」
反思:這個想法是有關衣服。購買很多不適合自己風格的衣物,即使買了也不會穿,連吊牌也還未剪的衣服多的是。打開衣櫥後拿出上年沒有穿過的衣服,其實往後幾年也不會穿啊,衣櫃內只保留真正會穿的衣服吧。在推行快時尚(Fast Fashion)的消費模式下,令消費者追隨流行而不斷購買更多新衣服。反而樸素簡單不會退流化的款式更適合我,簡簡單單就好。
「加入會員。」
反思: 這是極簡前對我來說最嚴重的問題。加入會員的門檻每個品牌的方式各有不同,重點是需要花更多錢才能享受少許優惠,而且需要附上自己的大量個人資料,當初留下的個人資料也有機會被賣給第三方,不斷被寄送很多實體或電子廣告推廣,也是數位極簡要面對的問題之一,大量廣告宣傳也花很多時間逐一刪除。其實只要是有需要的物品,沒有優惠的情況下也會購買啊,當然需要的時候遇上優惠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