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1.09.07
生活忙碌難以抽空整理家居?剛剛開始斷捨離或無法一夕間把東西減至空無一物,但不斷判斷物品是否「有需要」和「使用頻率」的過程,慢慢便會了解到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重新了解對「家」的定義,盡情享受非常輕鬆舒適的生活。調節心態是最重要的步驟,防止斷捨離後再次買回大量不必要的東西,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了解購買 6 個有關極簡消費的想法。
在 Instagram 分享生活是整理家居的日常,還有在這個網站分享的簡單生活心得,都是把我的親身經歷轉化成文字,好好紀錄物品數量的減量過程。斷捨離需要丟東西,把東西丟掉的過程了解自己如何判斷物品去留,經過長時間持續斷捨離,逐漸接近心目中的極簡生活。
解決執屋的困擾,學習正確歸納與分類方法

進行斷捨離,自行判斷物品去留
必須透過丟東西的過程,慢慢了解什麼是真正必需品,判斷哪些物品適合目前的生活,才不會輕易回復雜亂無章的家居環境。假如執着於過去的情況,不用到的物品卻保留,便難以有所進展。每個人所重視的東西不同,物品背後的意義只有自己才知道。為了面對長年堆積的雜物,我們把需要整理的物品集中在一處,由較細的區域開始,以防無法在一天之內完成收拾工作。

在不同的房間和抽屜,重複「集中物品」和「分門別類」步驟,把東西數量減至剛剛好的程度。例如我在斷捨離初期,把使用中的化妝品和未開封的產品集中起來,了解自己所擁有的總數量,分辦使用頻率最高的產品。到了現在極簡至今超過 3 年也會定期檢視物品,清減的數量高於購買新品,慢慢把現有的化妝品消耗。重點是:基本的原則是超過 1 年沒有使用便可以捨棄,過期和壞掉的東西即使放在家中多久也沒有用處。以下分享斷捨離過程必學的 5 步驟:
1 | 集中物品 |
2 | 分門別類 |
3 | 規劃動線 |
4 | 整理收納 |
5 | 定期檢討 |
逐漸改變,騰出更多收納空間
可以在 Procreate 等應用程式繪畫心目中的收納規劃,重新「規劃動線」。我會在網上查看收納用品的尺寸、家裏收納櫃的容量、保留的物品數量,按比例把理想收納方法畫出後,再決定需要添置的收納用品款式和大小。把物品數量減少後,只保留必需的東西,慢慢找出自己真正喜歡的風格,每個細節更清爽舒適,提升收納用品的實用性。不必與他人比較。別人有的東西我並不需要擁有,身邊只保留真正會使用的東西塑造舒適家居,每件物品都是自己喜歡的才能展現獨特性。
有紀念價值的東西很想保留,無法輕易丟棄也是人之常情,捨不得丟掉的物品,可以放在「暫存區」並設立觀察期,例如一年沒有使用便可以放手。
延伸閱讀:
了解收納需求,分辨想要與需要的分別
雖然想要的東西很多,但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佔很少。我一直維持個人記帳的習慣,記錄日用品、交通、餐費等日常支出,每花一筆金錢都需要記錄,而且記錄的過程會反思自己為何購買這件東西,減少無謂的支出。捨棄多餘的雜念更可提升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放下執着。
當物品減少後才正式進入「整理收納」的步驟,不必在前期添置過多收納用品。我訂立 2020 年度目標時,決定一年之內不能購買任何收納用品的目標,在這段期間使用現有的收納容器為空間作出調整,確保物盡其用不浪費。到了 2021 年才解除這項規則,以往的收納方式繼續沿用,「定期檢討」現有的收納系統後才添置了少量收納用品。
極簡生活不一定是空無一物,每件進入家門的東西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寧可購買高品質而且堅固耐用的東西,提高生活的品質。只要親自嘗試整理家居的過程,慢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整理方法,無需強迫自己作出改變。透過斷捨離的過程判斷物品是有重要,維持家居環境的整潔乾淨,好好過日子。即使工作忙碌每天回家後已經筋疲力盡,只是把使用後的物品放回原位,讓每件日常生活品都有自己的專屬空間,保持簡單整齊已經非常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