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見的顏色與材質,其實正悄悄影響着心情與專注力。家居的配色過多、材質層次複雜,容易讓視覺處於混亂狀態,造成焦慮感。事實上,只要從日常選擇入手,限制顏色的數量、選擇相近的材質,以及控制物品數量,便能夠讓日常生活更靜謐與專注。

家居視覺秩序,營造簡約室內風格美學
視覺減壓指南,顏色與材質的減法原則
當我們走進一個空間,第一時間接觸到的是視覺訊息。假如色彩元素過於豐富,就容易造成感官負擔,讓人難以放鬆。所以視覺對空間氛圍有很大的影響,適當地減少這些元素是有效的減壓方式,降低過多色彩所帶來零亂感。
舉例來說,在色彩上,建議以一至兩種主色為核心,再配搭輔助色。而在材質上,則運用相似的質感作為延伸,使整體保持一致,例如使用統一的米白、灰階或木色調。而且材質與色彩能夠互相呼應。
設定色彩數量上限:
- 空間主色:1 至 2 種
- 輔助色:不超過 2 種,僅作細節點綴
設定材質使用上限:
- 主要材質:1 至 2 種,如木材 + 棉麻
- 次要材質:不超過 1 種,運用於局部局域
當空間所使用的元素越少,觸感與視覺訊息越集中,無形中減輕心理壓力,不僅讓房間看起來清爽,也為居住者帶來更加穩定的感官體驗。
不妨參考以下色彩心理學懶人包。
顏色 | 常見情緒與感受 | 應用 |
---|---|---|
白 | 乾淨、純潔、留白 | 作為牆身基本色,能夠提升家居空間採光,配搭木質調感覺更柔和 |
黑 | 聚焦、力量、秩序 | 強化輪廓的家具選擇,建議控制色彩比例<10%,否則顯得壓迫 |
灰 | 冷靜、理性 | 穩定視覺層次的中性色,適合應用於家具與織物,例如梳化和窗簾 |
米白 | 溫潤、安定、友善 | 作為全屋的最佳基本色,與金屬材質形成強烈對比 |
木色 | 自然、溫暖感、親和 | 與白色或米白的完美配搭,是簡約家居空間的核心材質,如橡木家具 |
鼠尾草綠 | 放鬆、修復、綠意 | 作為輔助色穩定視覺,適合織物與局部區域運用 |
灰藍 | 冷靜、專注 | 適合用於書房,劃分為居家工作的區域的特色牆 |
奶茶 | 溫暖、活力 | 少量於軟裝提升親切度,避免使用高彩度造成視覺壓力 |
重點筆記:
- 選擇低彩度配色,降低視覺刺激,讓空間更安靜清爽。
- 材質與色彩互相配合,使色調更一致,例如木材配搭棉麻感覺自然和諧。
- 大面積使用中性色,只在局部使用特別色,以穩定視覺節奏。
以適當的物品數量,營造視覺清爽的家居美學
在家居美學中,不僅顏色與材質需要減法思維,物品的數量更是維持視覺清爽的關鍵。當物品超過空間的容量時,視覺焦點便會被過多細節分散,造成雜亂與壓迫感。視覺秩序不僅靠顏色與材質,還需要控制物品數量。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收納櫃或容器為物品劃定範圍,確保每一件物品都有固定位置。與此同時,遵循一進一出法則,每添購一件新物就要汰換掉一件舊物,維持數量的平衡。如果物品開始超出收納範圍,就是重新審視的時機。不一定要追求空無一物,只需要讓空間保有秩序與留白。
物品數量的判斷規則:
- 每添購一件物品,必須汰換掉一件舊物。
- 使用收納盒和儲物櫃,以避免零散感。
- 以收納容器容量作為上限,超出即不再添購或先處理既有庫存。
- 使用頻率高的物品放置於當眼處,否則遠離動線,減少視覺干擾。
- 看得見的收納五成、隱蔽的收納七成為上限,維持視覺留白。
需要進行斷捨離的提示:
- 當物品超過收納範圍,就是該減少的時候。
- 若單一視線範圍內超過三種材質或四種顏色,選擇移除或收納。
- 設立暫存箱,將想要丟掉或猶豫的物品放進去,30–60 天未用即丟掉。
家居美感,是一種被刻意省略後仍然成立的秩序感。以色彩簡化、材質統一、物品有界為基準,刪減不必要的項目,讓空間更有餘䘳句。與其把家填滿,不如留出可呼吸的餘白,讓日常在安靜與專注中緩慢展開。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