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這樣的想法,讓你的生活變得更輕鬆愉快。開始斷捨離後,我經常反問自己:「以前只是把東西藏起來,根本沒整理。」即使有一些很喜歡的東西,卻沒有適合的展示空間。事實上,我不需要增加收納空間,反而要把不必要的物品送出家門。面對過去衝動購買的物品,才發現自己擁有很多非必需品。
標籤:簡單生活
建立家居風格、整理收納的過程,這些都是生活的基本。家居是放鬆休息的空間,空間大小視乎需要,仔細想想家居對你的意義。維持最低限度的物品數量,悠閑度過輕鬆的居家時光。與父母一起生活的時期,也可以購買自己喜歡的日用品。舉例來說,你可以擁有自己專屬的餐具,搬出來生活時,按照同居者的人數增加數量。
極簡生活所帶來的改變,包括節省時間、空間、金錢,你值得更有品質的生活。由斷捨離的心態開始逐步調整,感受整理前後的變化。以剛剛好的生活為重心,不需將就。直至目前為止,我的 Nintendo Switch 內只有一個遊戲,就是動物森友會。在休閒時間整理家居,或是偶爾沉迷遊戲,間接減少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無論是遊戲⋯
烹調下廚的時間,可以降低焦慮感與生活壓力,決定養成新的習慣。廚具的種類繁多,包括易潔鑊、雪平鍋、深湯鍋、生或熟鐵鑊都是主要的煮食用具,當中易潔鑊非常適合初學烹飪的人,既使食油份量不多也可以達至不沾效果。易潔鑊的缺點是容易刮花,黐底就要換,防止有害物質經烹調過程依附食物而吃進肚子,易潔鑊的使用期約 3 個月至⋯
由 2017 年開始極簡生活至今,在斷捨離的過程中對化妝品、紀念品、衣服、裝飾品沒有執着,一直以來,我的生活日用品維持在剛剛好的程度,逐步實踐簡單生活。分享這篇文章是紀錄這一刻的想法,目前我擁有的紙本書數量還是很多,的而且確,我依然在書本斷捨離的路途上。但是我不打算計算數量,例如「我沒有任何一本電子書和電子閱⋯
把生活日用品減至最低限度,在保持淨空的家居迎接新的一天,享受簡單的早餐提升幸福感,我們需要更多日常儀式感,在舒適的環境感受整理的價值,甚至重整心靈空間。這篇文章將會分享我的 Morning Routine,或許微不足道的事情,卻體現了整理收納的重要性。
有意識地消費盡量降低物慾,在日常生活只保留真正有需要的東西。斷捨離不止是丟東西,在捨物的過程漸漸了解自己為何不再需要那些物品,了解什麼東西才是自己的真正需要。在這篇文章會按照我的個人偏好、物品的功能性,按照類別介紹以實際經驗而構成:我不再買的 50 件東西。
購買這本書的契機是書腰寫着「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可是,這本書已經買了數年,卻一直沒有拿出來閱讀,如果你有信仰或許不會選擇閱讀這本書,但是撇除宗教角度,追求心靈富足的生活其實是非常簡單。禪,是物質過剩生活的反義詞,簡樸的生活對學禪的人是理所當然,作者以禪僧的角度,傳遞禪宗思想最重要的基本修行是打掃⋯
營造舒適清爽的美好空間,除了斷捨離之外還可以怎樣做?廚房累積油脂污垢、浴室鏡面的水垢、層架堆積的灰塵等,每天至少打掃一個地方,輕鬆維持家居環境整潔。從很久以前就會煮毛巾(笑),雖然常用的抺布是白色,卻不用擔心會弄髒,因為用過碳酸納清洗後就會變回白色了。我很喜歡用天然清潔劑,在一般超市或 Daiso 都可以找得⋯
嚴格地執行不消費,在這一年不會買「消費限制清單」上的項目。我很喜歡閱讀,誠品也是我常去的地方。近期到誠品的時候,看到有兩本書在暢銷榜,書名很有趣一本是 INPUT,而另一本是 OUTPUT,主題對自我成長有幫助,考慮一陣子就購買了。不過,在閱讀這兩本書之前,我打算先看完《子彈筆記思考整理術》這本書,以子彈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