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是難以專注?許多人在創作或工作中常遇到的困難,包括難以保持專注、挑戰不是太簡單就是太困難、缺乏成就感而欠缺動力…等,這些都會奪取我們的注意力,並造成焦慮和自我消耗。在這篇文章,將會講述達到心流狀態的條件,再以鉤針編織的真實體驗分享如何達到心流狀態,最後提供一份練習清單,幫助你在日常生活投入高度專注與充滿成就感的創作體驗。

Granny Square × 心流,用鉤針編織練習心流
從專注到忘記時間,達至心流狀態的關鍵
在極度專注、完全沉浸於當下活動時,所有注意力集中於眼前的事情,時間感變得模糊,忽略外界干擾或身體需求,並且常伴隨愉悅與成就感,就是心流。由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於 1975 年提出的心理學概念。
心流的特徵:
- 自動化:行動變得順暢且不需刻意思考,身體好像自然地執行動作。
- 時間感消失:在心流狀態,時間拉長或縮短,事後才發現時間悄然過去。
- 忘我狀態:極度專注使人忽略環境、飢餓、社群媒體等外在刺激。
- 成就感:完成後能夠獲得滿足和愉快的感受。
進入心流的條件:
- 活動與個人技能、挑戰程度達到平衡。
- 有明確的目標,以及即時看得見的成果。
- 極度專注於當下任務,排除雜念。
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都能夠幫助集中注意力減少分心,提升洞察力,同時也能幫助提升幸福感和滿足感,達至有質感的生活。
透過重複且簡單的編織動作,進入心流狀態
以我的個人經驗來說,在鉤針編織過程中,不斷重複簡單的編織動作,製作中途忘卻時間,呈現極度專注狀態,甚至對飢餓的敏感度降低,而且使用七零八落的剩餘毛線編成完整圖案有明顯的成就感,這些現象已心流的典型特徵。
只要學會了鉤織,編織的過程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地進行,行動順暢且不需要思考,完全放空。簡單來說,從重複節奏到忘我專注,進入極度專注與全心投入的編織體驗,就是心流狀態。
然而,編織過程偶爾也會分心,在腦海中浮現一些雜念,只要讓思緒回到當下的活動,就能再次接近心流的狀態。
以鉤針編織進入心流:
- 進行重複且有挑戰性的活動:高度專注於細微手作步驟,容易進入忘我境界,時間感變得模糊,外部刺激或身體感受會暫時消失。
- 創造過程有明確目標與成果:使用剩餘的毛線編織出足夠的圖案,獲得即時回饋,能夠感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
所以在這種全神投入、感受專注與無壓狀態下,編織愛好者能夠體會到類似心流的心理狀態。

心流練習計劃,以簡單步驟重獲掌控感與專注力
要提升專注力,關鍵在於可實行的計劃,以下提供一套簡單易明的心流練習清單,分成開始前、進行中、結束後三階段,每個步驟都能在日常完成。只要循序練習,提高滿足感和成就感,就能讓專注成為日常習慣。
開始前:以 1-3 分鐘作好準備
- 設定目標:列出在能力範圍內能完成的活動,例如完成一片 granny square。
- 清除不必要的干擾:關閉通知、書桌只保留必需的物件。
進行中:全神貫注 25–45 分鐘
- 避免多工任務:每次只專注於一件事,不要同時處理多項事情。
- 即時成果:完成一片圖案即可,稍後再決定如何把 granny square 組合,維持動力。
- 調整難度:若感到無聊,加一點點挑戰,例如試試鉤編其他圖案;若感到焦慮,可退一步試試配色試驗,暫時放下鉤針。
結束後:2-5 分鐘完結動作
- 伸展身體:稍微伸展肩頸與手腕,喝水走動 1-2 分鐘,避免疲勞累積。
- 獎勵機制:給予自己低成本的獎勵,例如聽音樂、陽台透氣、沖泡咖啡,強化正向回饋。
以上。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延伸閱讀:
- 365 日簡單生活提案:保持大面積留白,奢侈地使用空間的極簡美學
- 「6 個簡單上手的好習慣!」:讓你輕鬆改變生活,朝向美好的生活指南
- 寫感恩日記的生活練習:每天用 5 分鐘紀錄 3 件感恩的事情,提升幸福感
- Instagram Reels:斷捨離後不再做的 5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