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對處理堆積多年的物品要學會放下執着,可以參考斷捨離清單嘗試一日丟一物,慢慢形成持續斷捨離的日常習慣,把這個行為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想要把目前的狀況稍為改變,最重要是調節自己的心態,嘗試不一樣的事情。實踐少物生活,需要處理的物品除了解決過量囤積的日用品外,其實佔最大部份是充滿回憶的物品,這些無法輕易丟掉的物品應該如何處理呢?

體驗「減物生活」告別捨不得丟的心態
面對充滿回憶的物品,如何解決捨不得丟掉的想法?
與情感有聯繫的物品較難處理,可以把這一項留待最後才處理。先丟掉已經損壞的東西、放在角落多年也不會使用的物品、過量囤積導致過期的產品等,讓狹窄的居住環境的問題逐漸好轉,同時也練習捨棄物品的直覺。擁有捨棄物品的直覺後,很多剛開始斷捨離時捨不得丟的物品也可以放下,然而有部份充滿回憶的物品還是難以放下執着?
面對充滿回憶的物品時,可能會擔心「以後無法買回一樣的東西」或「送贈這件物件給我的人早已不在」等情況,令你久久不能把那些物品丟掉。在整理收納的過程,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物品是否保留或丟掉,假如每一件物件都無法放手,透過「分類」的步驟也只能把東西有秩序地擺放,物品數量過多的問題卻沒有被解決。
如果丟掉物品會讓你後悔不已,嘗試多次丟掉也無法下決定,你不必強迫自己一定要把它丟掉,保留它在你的回憶箱內吧。其實你和對方的聯繫連繫不只在物件,物件只是讓你憶起某段回憶的其中一個渠道,你們的回憶依舊深刻留在你的腦海裏,真正有價值的是你們之間的相處經歷。假如我當初知道與嫲嫲相處的時間原來只是這麼短暫,我還來不及對她說:「再見。」我會選擇花多點時間陪伴她,親口感謝她:「謝謝妳一直以來的照顧。」她的離開現在我還未能真正接受,但希望她在遠方過得安好。
把所有值得保留的相片、勞作和繪畫轉換成電子化檔案,例如實體畫作只保留最滿意的作品,選 5 幅最能代表自己的畫作。因為你能夠不斷進步,現在的繪畫技巧一直比 5 年前的時候有所提升,換了是其他範疇也是如此。假如「每一件都重要,每一件都保留」的話,你需要搬至空間更大的房子?需要購買更多組合櫃來容納物品?只要主次分明,更明白對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建立明確的目標,尋找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搜尋和參考不同的家居照片,把心目中的理想空間視覺化。例如渴望空無一物的生活,需要明白物質不一定能為自己帶來快樂,可以嘗試降低物慾並把生活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以生活體驗代替實體物件,與重要的人的一切經歷更難能可貴。或是開始重視生活儀式感,了解到每一件微小的事情也可以為自己帶來幸福感,從而提升生活的品質。
質感生活,是每個人值得擁有的生活基本
放下對於過去的執着,改變自己對物品的心態,實踐「減物生活」並非難以開始的遙遠目標。正確地了解簡單生活對你自己來說的意義,擺脫以往只是把物品塞進櫃子裏面視而不見的想法。每一次作出捨物的決擇,都能令你的個人風格愈來愈明顯,留下真正喜歡的東西並經常使用,你值得擁有更舒適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