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回能夠喘息的空間,無需憂慮過量的雜物佔據自己的生活,你需要學懂改造家居空間。在家工作卻沒有足夠空間開啟電腦?被家人的雜物佔了大部份空間?除了整理收納和規劃空間的步驟外,和家人的溝通也相當重要,清理任何雜物需要得到當事人同意,雙方達至共識以及為對方妥協,我們不能強迫對方改變,但可以由自己首先踏出第一步。
在家的共享工作空間,輕鬆斷捨離的維持整理方法

以「共享空間」形式規劃空間
如果該共用空間需要與家人共同使用,便需要和家人商量如何整理各自的物品,盡量達到共識:私人物品盡量放到自己的房間內。以「一步的距離」重新審視共用空間內應有的物件,例如書檯桌上零散的私人文件,可以使用透明文件夾保存,文件夾邊緣貼上標籤,在書檯角落直立式存放。以及與家人討論可以保留在共用空間的物品,例如文具和打印機。
標籤可以按照文件狀態填寫,或寫上最後繳費限期等。即使所有家庭成員使用透明文件夾,也可以在角落貼上不同顏色的 MT 紙膠帶用作識別用途。在一個人生活的環境裏,為收納用品貼上標籤並非必需的做法。而共同生活的空間或教導孩子的整理基礎前題下,貼上標籤有助建立更有效的收納系統,例如需要仔細分辨每類文具的固定位置,摺好衣服的如何歸位等等。
在公共空間放置私人物品已成習慣?把該空間當作暫存區域,向自己作出承諾:「在當天晚上把物品歸位。」想像在共享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的工作環境,在空無一物的桌面只擺放電腦和水杯,使用完畢後隨手把桌面整理乾淨。無論是對家人的基本禮貌,還是對自己的尊重和執着,你也值得在乾淨清爽的空間開始新的一天。當然人是有惰性,要是當晚感到很累還是可留待翌日早上處理。
在餐桌工作:重新規劃空間動線
沒有書檯也沒關係,我也捨棄了書檯和座檯式電腦,因為餐桌可以一物多用,把家具簡化至最低限度的數量。在固定的位置工作的話,不覺得有點局限自己的思維嗎?只需要有手提電腦或平板電腦,在家裏任何一個角落也可以暢順無阻地工作,工作時把這些輕便的設備帶進會議室也很便利。在餐桌工作需要在用畢後整理私人物品,定時把空間讓出並與家人一起用餐,但好處是在家工作也可以三餐定時進食。把所需的設備放在附近的櫃內,方便使用時一個動作便可以拿出。
物歸原位,所有物品有固定位置
定期整理及重新審視收納方式。只要每件物件有固定的擺放位置,所有物品「不堆疊」、「不緊貼」、「不亂放」而且每次用後物歸原位,維持空間整齊並非難事!重複的物品可以先收起來,放到備用品區域留待需要使再拿出來,物品數量過多的話可以轉售、送贈和捐助給慈善機構,壞掉和用不了才丟掉。使用存量清單(Stock List)也可以對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一目了然,詳情可以看《「極簡生活不必與他人比較」:化妝品斷捨離,極簡後的化妝護膚品有多少?》。
整理收納:以客觀角度分析現況
「一日丟一物」可以練習捨物的直覺,「為空間拍攝紀錄」則可以客觀審視日常生活不察覺的問題,以較廣角的角度把空間以照片形式保存,家裏的生活感和雜亂感一一呈現出來,最重要是你能發現任何可以改進的地方。調整和修正的方式包括:把東西下架→分類→捨棄→重新上架,在分類的過程之中把照片內不順眼的東西剔除,再重新分配空間的運用。當你看到整理前後對比照,才發現已經把大量多餘的雜物丟掉,原來自己可以在短時間內把空間改造成功,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舒適美好的生活空間,這個成功感可以成為你持續整理家居的動力。即使暫時只有你一個人在努力也沒關係,雖然可能造成暫時的負擔和壓力,請記得要包容和忍耐,只要以身作則便可以慢慢感染身邊的人。
總是拖延至「年尾大掃除」才開始整理家居,感到無從入手而且非常痛苦?由今天開始持續每天整理和維持家居乾淨清潔,例如整理一個抽屜。只要積少成多,便能讓自己每一天也生活在舒適自在的空間裏。
ba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