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2.11.01
一直以來都用「加法」不斷添置物品?長期在身邊累積大量雜物?梳理人與物品之間的關係,捨棄不必要的東西,學習以功能性為選物原則,思考該物品如何幫助自己。在追求減物生活的期間,重視生活品質和享受精緻生活。可以嘗試先斷捨離後再收納,不隨使增加物品,透過「減法」實踐少物生活整理人生,然後建立完善的收納系統。
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實現剛剛好的生活哲學

設定可行的斷捨離目標,實現更美好的生活
每天丟掉一件不再使用的東西、每星期清空一格抽屜、每個月把一袋舊衣服拿去捐贈。把物品數量減至剛好足夠使用,保留下來的東西都有其價值,塑造的美好生活空間。擺脫以往對物品的一份執着,學習放下捨不得丟的東西,打從心底裏捨棄這些用不着的物品。雖然最適當的物品數量未必每個人都一樣,然而物品減量可以幫助達到「剛剛好」的生活,在決定物品去留時,思考物品是否「真的有用」的過程經常讓我們猶豫不決,哪些東西保留下來?哪些東西可以捨棄?每一個決定都令我們更了解自己,面對自己的內心是每個人重要的課題,往往丟掉東西只是斷捨離的第一步。
有限度的興趣用品,保持日常生活的趣味
我的嗜好是整理物品,擁有最低限度的必需品,把不必要的東西送出家門,值得保留下來的物品分類整理收納,這是我一直以來簡約的生活態度。持續閱讀、烘焙、寫作,用心生活維持自由與彈性。以往我只會烹調簡單的餐點,維持廚房空無一物並非難事,直至更深入研究煮食方法和烘焙技巧,才發現所需的用具比想像中多,添置了一些模具和烘焙工具。
即使對烘焙產生強烈的興趣,依然保持在廚房內處理食材的平面淨空並減少不常用的東西,以吊掛式收納使用頻率高的工具,能夠充份物盡其用是首要條件。食物是維持生活的基本要素,值得花時間和心機去學習更美味的烹調技巧。如果你還在尋找自己的個人興趣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仔細考慮是否有需要購買與興趣相關的工具。
不再衝動購物,「只買這個就好」的心態
極簡生活並沒有正確答案,每個人有獨特想法與價值觀,在斷捨離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對生活品質有所追求,將目光抽離與他人的比較與競爭才是良好的心態。「極簡生活」的定義是什麼?思考這個問題並不容易說出答案,我不斷尋找「剛剛好」的平衡點,了解極簡主義對自己的價值。以排除的方式篩選出非極簡元素,能夠更直接得出結論,反思以往的個人消費模式。
更有意識的消費,認真思考增加物品的動機,實踐只擁有生活必需品的極簡生活。購買收納用品前,考慮它們不容易損壞,是無法輕易丟掉的物品,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能否一物多用?容易清潔?色調可否與其他物品配搭?購買前也要仔細量度尺寸以免造成浪費。經歷斷捨離的過程後漸漸明白到,收納用品和技巧只是輔助我們整理的工具,調節心態才是斷捨離的核心價值。
實現舒適的理想生活,我們應該選擇做對的事
如果物品只放在家裏不使用,反而是浪費的行為。如果你願意作出改變,塑造心目中的美好生活,把不必要的物品清出,留下更自由運用的空間。斷捨離和整理收納要互相協調,把保留下來的物品運用整理收納的技巧重新規劃空間。首先由自己的私人空間開始整理,以身作則才能慢慢感染身邊的人。透過以照片記錄的方式持續檢視成效,簡單生活需要長久維持的耐心,在每日至少花 10 分鐘時間的過程,慢慢看到整理的成果帶來的改變,從而感染身邊的人參與,與親人一起享受整理收納。
為居住空間整理收納需要花很多時間,尤其有小朋友的家庭必需品比較多,只要用心生活和享受生活的樂趣,在自己親力親為的情況之下,能夠維持簡單的清潔已經很值得鼓勵,我也非常欣賞和尊敬他們。感受身邊所發生的微細小事,由自己選擇值得保留下來的東西,決定理想生活的模樣,享受舒適清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