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1.07.03
有否想過購物籃尺寸也會影響購物意欲?只要拿起購物籃便會不知不覺把購物籃內的空間填滿,因為潛意識影響行為,結果放滿整個購物籃,甚至把非需品也放進去然後付款,造成衝動購物。購物籃通常放在入口位置,或者在挑選產品的過程中會有店員貼心詢問是否需要購物籃。由今日開始,了解零售心理戰術對自己消費行為的影響,一起追求理想的少物生活!
意識正視個人消費行為

為何總是在實體店購買一大堆物品?
在收銀處附近會放置很多優惠品或日常用品,通常是臨近食用期限的產品,既然已經在排隊沒事幹,很順手便一併購買了吧。除非事前準備了購物清單,否則可以比較自己拿着購物籃與否,導致所買的物品數量是否有明顯差別。面對實體店或網店的誘惑,正視消費行為,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雖然實踐極簡生活不是反消費,但要分辨真正需要的物品,養成良好購物習慣,改變個人的消費行為。
網店如何增加消費者的購物意欲?
「只是放入購物車,但我不會買!」網購的時候也許會有這個念頭,然後把很多感興趣的物品加進購物車,然後把網站關閉就好了。誰不知在隔天收到該網站的電郵通知,告訴你現在他們的產品正在減價推廣,也有多買多平的優惠,甚至還有折扣碼。或者放在購物車的物品突然缺貨,為你提供到貨通知。這些電子銷售平台的宣傳策略,不斷提醒消費者要回去購物平台消費,通知用戶要回來網站購物。不同平台之間競爭,每個平台都爭取提升用戶的黏着度而各出其謀。但在消費者的立場,收到這類型的電子郵件便很容易會增加消費意欲。
實踐理性消費的3個方法
方法1
準備購物清單,對物品訂立觀察期。
把物品列入購物清單後,等待一段時間後依然有需要才購買。甚至經過沉澱後對物品失去興趣,發現原來不需要擁有也可以正常生活,便把物品從清單之中剔除。
方法2
減少進入店鋪或網店次數,甚至拒絕接觸相關資訊。
聽起來這是比較極端的方法,其實只需要取消訂閱電子報,以及在社交平台點選「噤聲貼文和限時動態」一項,減低他們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感,有需要買才點進去查看新產品。
方法3
轉移視線,專注於其他興趣。
減低消費的次數,擺脫以往購物為樂的習慣。找到其他減壓的活動,和全神貫注於新的興趣,便不會踏入盲目消費的情況。培養個人興趣也是良好的學習計劃,不斷學習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