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2.06.12
「超過一年沒用的東西可以丟掉。」這是整理收納教科書常見的理論,事實上,同樣可以應用在消費模式上,擺脫過去經常衝動購物的行為。最近購入了考慮很久的東西,購物前的經過深思熟慮,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紀錄當中的想法,分享意識消費的實用資訊。把「避免衝動購物的方法」介紹給你,由現在開始改變消費模式吧。
有意識的消費,設冷靜期擺脫物質過剩的生活

根㯫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每個人對「擁有一件就足夠的物品」的定義都不一樣,愈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愈能避免衝動購物造成囤積。為物品進行減量的好處包括打掃變得輕鬆省時、日常生活中不用花時間整理、工作和生活提升效率等,以使用頻率作出篩選。物品能夠為生活帶來改變和更方便才是生活的重點,不再受優惠折扣所影響的重要性,揮別以往慾望和執著太多的想法,取回人生的主導權。
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判斷物品是否購買或應否保留:
- 「經常使用,物品能夠發揮其價值」
- 「對目前的生活有幫助、更方便」
- 「仍然感興趣的嗜好相關用品」
- 「對工作或日常生活上有啟發、靈感」
- 「收納該物品的空間充足,容易拿取」
- 「優惠活動不應成為購買意欲」
延伸閱讀:
購物前的最重要的步驟:了解使用需求、設立冷靜期
我的習慣是把需要或想要的東西紀錄在 Trello 內,網購的話則保存在 Wish List 或 Shopping Cart,過一段時間仍然有需要才去門市購買或在網上付款。只要有購物清單便可避免購入不必要的東西,也可以隨時更改優先次序。舉例來說,只有最低限度的衣架數量情況下,因為夏季衣服容易出現皺褶,即使熨燙衣物後,卻因為衣架不足而需要更換成摺疊收納,增加不必要的步驟加重家務負擔,最後決定添置適量的衣架改善收納系統的不足。

另外,我無法確定自己對《集合啦!動物森友會》這個遊戲的熱度持續多久,雖然我沒有遊戲機,但是會借用另一半的 Nintendo Switch 主機,對於是否購買「Nintendo Switch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特別版主機」的想法考慮超過一年(冷靜期的時限可按自己的情況調整),在考慮的過程中有想過是否買一部 Switch Lite 專玩動森,可是並不想退而求其次,就一直把購買特別版主機的想法留在心裏,不知不覺便考慮超過一年。《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和 Netflix 串流影片平台是可以令我心情放鬆的娛樂,假日空閒時也會選擇整理收納來轉換心情。
延伸閱讀:
對生活的細節:透過個人記帳探索自己的想法
了解自己主要支出,減低不必要的開支。極簡生活不一定是節儉和簡陋,在實行這個生活模式時能夠省去不必要的支出,運用存下來的金額購買 100% 喜歡的東西。選擇方便自己紀錄的方法,例如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為每件支出項目分類包括:食材、娛樂、交通等等,然後剔出不必要的開銷,再為自己分配每個月可用 budget。
個人記帳很麻煩?是啊。剛開始便把每筆交易明細紀錄得非常詳細,容易便因為步驟繁複而卻步;或忘掉紀錄當天支出,過了幾天便完全忘記花了多少錢。把每筆消費紀錄下來雖然是瑣碎的工作,其實不用勉強自己記帳,剛開始便逐項商品記下來容易感到吃力,建議做法:由範圍較大的部份開始記錄,例如「整個月的信用卡支出」、「超市採購的單筆消費」、「應用程式的每年訂閱費用」。
延伸閱讀:
用創意進行收納,重複使用現有物品
不必局限於物品原有用途,當我需要隔熱墊放置熱騰騰的食物,會選擇暫用烘焙放涼架,既耐熱又方便清洗。購買現成隔熱墊前先嘗試自家製,在挑戰年度目標的項目時,使用 scrap fabric 和在深水埗購入的耐熱海綿,除了消耗現有的手作材料,更可按照自己需求製作最適合的款式,最後便會發現無必要購買全新的隔熱墊。
只要有創意便可以使用現有物品進行收納,或利用僅有的工具自家製需要的物品,例如重複使用調味料瓶作為花樽使用、把包裝盒當作抽屜收納用品,收納用品只是輔協性質。以「一出一進法則」進行審視,只購買真正有需要的東西,數量在容易控制的範圍內。物品減少後對收納用品的需求降低,需要收納主要是食材,在 @jplivingstyle 的門市購買數個相同款式的密封容器(自購),選擇的原因包括:可堆疊、統一色調的外觀、方形設計善用空間,把它們用來放置意粉等乾貨,是整理收納的好幫手。

總括而言,可以嘗試從「判斷物品是否需要」和「購物前的最重要的步驟」開始着手,透過整理收納,與物品展開自我對話,了解到自己目前已有足夠的資源,自然而然降低物質慾望。雖然實踐極簡,但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適度購物,因為整理過了,即使有限度地增加物品數量,也不至於再次變成雜亂無章的家居。因為,把不必要的東西盡量減至最低限度,保留下來的都是真正喜愛的物品,從而展現個人風格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