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生活
遠離都市喧囂、不受外界打擾,為自己的心靈好好充電。為了營造舒適的生活空間,必需花費大量時間才能享受愜意日常嗎?沒錯,極簡習慣需要時間逐步建立,改善生活型態和節奏。憑著獨特的個人風格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態度,由自己賦予生活的意義,參考以下 5 個化繁為簡的方法,開始建立專屬於你的極簡習慣。
有意識地生活,在日常生活化繁為簡的方法
1. 減法美學:兼具實用與美感
了解自己的習慣和個人偏好,決定物品的去留問題,例如「我上一次拿出來使用是何時?」、「我是想要還是需要這件物品?」假如依然難以決定,以使用頻率作為篩選原則,或參考另一篇文章解決無法輕易扔掉的物品。根㯫仔細的分析訂立整理目標,尋找適合自己的形象並呈現。極簡後保留在身邊的物品都是自己真正喜歡,而且能夠發揮其價值。即使未至於 100% 鍾情於該物件,也可以在物盡其用後汰舊換新,慢慢建立自己的生活風格。

延伸閱讀:
2. 最低限度的生活日用品
不受時代的變遷而限制,告別以往被推陳出新的雜物包圍。在物質富裕的生活進行物品減量,保留得以喘息的空間。品牌塑造「每個人必需擁有的新商品」非常簡單,千方百計讓消費者埋單,到底是消費者真的有需要,還是被消費主義所影響?感受留白空間帶來的舒適清爽感覺,了解到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推薦閱讀:
3. 樸實素色的家居色彩配搭
極簡沒有既定色調,跟隨自己的個人喜好便可以,例如我喜歡白色和自然元素。了解自己的個人喜好,集中運用色彩襯托你的家居空間,留意物料的質感、原色、比例,實現與別不同的簡約設計。建立自己的風格和選物原則,從現有物品挑選令自己感到愉快的東西,設定往後持續選購的色調,決定不再買的顏色、不適合的材質,適量的顏色配搭便足夠。
4. 長久地使用有價值的物品
減少物品數量是整理不可或缺的過程。可是,不要被物品數量限制你的想法,覺得家裏增加物品便違反極簡的原則。假如你買的東西將會經常使用、能夠改善生活,維持恰到好處的數量,請讓你的物品發揮其價值。就像我決定購買焗爐,實際使用後感到非常方便,所有需要焗爐烘烤的食譜都可以挑戰。每個人眼中的「適量」都不相同,極簡亦不一定追求一無所有,用最低限度的物品過生活,便可以知道「剛剛好」的程度是多少。
5. 記錄生活,把你的想法分享給身邊的人
無論是剛開始斷捨離,還是正在執行極簡生活,在社群媒體或部落格分享你的生活,把自己的目標和計劃慢慢實踐,處理好自己能力範圍所及的事情,整理私人物品,慢慢把生活空間改造成心目中的模樣,選擇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記綠斷捨離的所感所想,分享極簡後對你的改變,這些經歷是怎樣讓你的生活變得更有質感。
在平淡生活找到生活的意義,利用實際行動改變生活型態,透過極簡習慣一點一點去改變內在想法,形成更有意識的生活非常容易。多出來的時間和空間比以往增加,希望以身作則傳遞和感染身邊的人開始極簡生活,並與每一位分享整理收納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