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1.10.09
想開始斷捨離,但總是無法跨出第一步?自己有很多東西還是捨不得丟掉,成為斷捨離的最大障礙,分辨哪些才是多餘的東西也感到困難。這篇文章回顧了最初開始接觸斷捨離的我,還有我是如何踏出捨物的第一步,如果我能對當時的自己說也許不會走冤枉路。
跨越斷捨離的障礙,家居質感全面升級

解構不會整理收納的 2 大成因、整理思維
希望以下內容能夠幫到想開始斷捨離,或在斷捨離途中感到迷惘的大家,首先解構不會整理收納的成因:
- 解構成因:心理因素
擁有各式各樣的收納用品也無從下手?收納用品只是輔助功能,最重要是決心改變現況,而且有心理準備把多餘的物品捨棄。未實行斷捨離前,買過多收納用品反而造成之後的浪費。應以當下的自己為整理重心,告別過去的過戀,解決對未來的不安感。 - 解構成因:環境因素
和家人同住只能整理私人空間,或對目前的居住環境習以為常?瀏覽更多不同國家和風格的家居照片,分析別人的整理技巧,以及釐清自己理想生活的模樣。無論將來會否搬出去獨立生活,減少不必要的物品是邁向極簡生活的首要任務,決定物品去留也只能撫心自問。
整理哲學: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的影響?
每日找不到物品而把東西翻來翻去?在過量雜物的環境下成長,自然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但是過去的事情不要緊的,重點在於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行動。擁有過往的經歷,你才知道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怎麼樣。也許一直以來以購物狂的心態生存至今,購物也成為精神食糧和生存意義,只要想改變而獲得更好的生活質素,是一定能夠成功的。
雖然有些人善於整理,但是整理收納技能可以後天培養,而且坊間有不同的收納技巧,沒有對與錯、沒有標準答案,最重要是適合自己。在自行摸索的情況之下,便容易找到自己的風格,不急於一時半刻讓自己的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在漫長的斷捨離過程中學會判斷物品,學習精準購物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斷捨離的困境,追求空無一物的過渡期
已經開始丟物,仍然有很多物品捨不得丟掉?剛剛開始斷捨離的話,適合劃分暫存空間放置大型收集箱,把用不着的物品集中起來,分為「等待捐贈/放售」和「完全用不了的垃圾」兩大分類,原本的空間才有位置放置真正有在使用的東西。達至理想生活前,這兩個收集箱可能需要長期放置,但同時給予自己冷靜期,物品仍有再次被使用的機會。而用不了的東西盡快送出家門。把待捨棄的物品個別存放,便能看到家裏逐漸演變成空無一物的景象,令斷捨離的過程比想像中容易。
空間整理術及動線規劃:斷捨離、清潔、收納
舒適寬敞的客廳區是日常休憩空間,把多年沒有使用的東西移開後,才會發現灰塵污垢積聚在角落,物品過多無法好好打理,大掃除一直以來都是大工程吧,斷捨離後,不妨好好進行清潔,然後才把有需要的物品歸位。
讓自己居住在乾淨舒適的空間,重新規劃擺放方式,展現極簡主義的生活美學。即使擺放方式諸多不便,拿取步驟繁複也是家常便飯?收納是最後的步驟,以「一步的距離」或「一個動作」為原則調整動線規劃,節省以後整理的時間。但隨着生活習慣改變,收納方式也需要調整,例如踏入人生另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