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室內設計風格沒有頭緒?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家具?透過學習色彩的運用,呈現心目中的設計概念,為了提升空間美感,這篇文章會分享色彩原理的簡單 3 步驟,包括了解基本色彩原理、尋找自己的配色組合、如何運用在居家佈置,花心思把自己的居住空間整理得井然有序。
標籤:生活美學
把生活日用品減至最低限度,在保持淨空的家居迎接新的一天,享受簡單的早餐提升幸福感,我們需要更多日常儀式感,在舒適的環境感受整理的價值,甚至重整心靈空間。這篇文章將會分享我的 Morning Routine,或許微不足道的事情,卻體現了整理收納的重要性。
嚴格地執行不消費,在這一年不會買「消費限制清單」上的項目。我很喜歡閱讀,誠品也是我常去的地方。近期到誠品的時候,看到有兩本書在暢銷榜,書名很有趣一本是 INPUT,而另一本是 OUTPUT,主題對自我成長有幫助,考慮一陣子就購買了。不過,在閱讀這兩本書之前,我打算先看完《子彈筆記思考整理術》這本書,以子彈筆記⋯
無印良品的商品深受歡迎,無論是家具或廚房用品、文具或食品等等,讓空間保一致性,而且讓無印愛好者擁有俱備美感的無印風居家生活。順帶一提,這篇文章屬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所有極簡主義者的立場。配上 MUJI BGM,猶如置身於無印良品的家。為什麼極簡主義者喜歡簡約風格呢?對我來說,純白、原木、簡約雖然不是極簡的既定概⋯
將設計理論應用在日常生活,以生命影響生命。就像排版設計的過程中,突出設計的主題、處理文字和圖片的平衡⋯等,把基本的設計理論應用在日常生活。簡單來說,在廚房斷捨離,不如挑選最喜歡的食器作為重心,改善物品擺放方式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重新審視身邊不必要的物品。
在斷捨離的旅程中,不必拿自己和別人比較。無論開始斷捨離的契機是什麼,在過程中感到困惑、迷惘的時候,應該如何進行下一步,都是需要持續學習的。在這一篇文章以過來人的身份,與你分享從購物狂到極簡主義的改變,以及減少物慾、改善生活的方法。斷捨離最困難的事,是無法擺脫「捨不得丟掉」的想法。在極簡前,我經常購買不必要的物⋯
少物生活,依然保持愉快的好心情。作為極簡實踐者,不需要透過購物來滿足自己或消磨時間,當然也有合理的物慾,但是每一次消費前深思熟慮,所以並不是完全不消費。另一方面,低物慾不等於節儉。因為明確了解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盡可能選擇 100% 喜歡的物品,即使價格不便宜,還是堅固耐用、歷久常新,你所擁有的東西就物有所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忙碌一整天,也沒有時間整理家居。話雖如此,在這一篇文章提到的 5 個整理原則,可以幫助你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因為實行簡約生活,讓你的生活更加簡單和輕鬆。說到整理收納,其實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只要對收納技巧有基本認識,就有能力改變生活、提升生活品⋯
有的人嚮往簡單生活,卻與極繁主義者同一屋簷下;有的人是想極簡消費,以達到財務自由為目標。只要分辨需要與想要的差別,有意識地生活,你作出的每個選擇都是最重要的決定。無論是看得見的,還是看不見的,定期把儲存空間內的所有東西取出,清理一直堆積在裏面灰塵,為物品分類後,根據動線調整收納方式,然後把真正有需要的東西放回⋯
選擇極簡生活嗎?還是收納呢?兩種生活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如果一個人生活,到去建立家庭,每一個階段的生活需求都不一樣,所需的物品數量也不相同。因為人生就是充滿變數,不斷改變、不斷學習。每個人所選擇的生活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正如每一位所需的物品數量也不一樣。即使最親密的家人,也沒有權利決定你任何物品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