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發現,明明每天都很忙碌,卻總覺得心思難以集中、內心浮躁不安?在資訊爆炸、節奏快速的時代,我們的專注力正被無數的訊息與壓力分散,讓人難以真正享受當下。或許你也曾試過冥想或寫日記,卻總是三分鐘熱度。然而,專注與平靜並非遙不可及,只需要一點方法和練習,就能放慢步調感受生活。在這一篇文章,將帶你探索簡單實用的⋯
標籤:生活美學
每個人的生活中,總有些時刻值得我們停下腳步,細細傾聽內心的聲音。當我們開始重視自己的感受,並勇敢遠離那些讓人消耗的環境,才能真正為自己找到一處心靈的避風港。《低物慾日常》連載來到第五篇,這次以「低內耗」為主題,帶你從行動到心靈,練習與自我對話。現在,讓我們攜手走這段旅程,細細感受內在的平靜,慢慢找回生活的簡單⋯
智慧型手機的通知、不斷湧入的訊息…等,不知不覺間干擾我們的日常生活。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正在專心工作或休息時,一則社群媒體或推播廣告的通知突然響起,思緒瞬間被打斷。在過去一年,我全心投入於數位斷捨離的實踐,今天想和你分享其中一天的經歷。時常瀏覽社群媒體,關注別人的動態與分享,無形中容易將自己的生活與別人比較。
在 2025 年這個消費主義橫行、廣告無孔不入的時代,選擇不再盲目跟風購物,而是主動掌握生活的主導權,低物慾也因此成為我的年度關鍵字。低物慾不只是少買東西這麼簡單,更是一種有意識地篩選、專注於真正需要與熱愛的生活方式。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深入認識低物慾,揭開你或許不知道的三個面向:它如何幫助你找回內心平靜⋯
即使住在擁擠的都市,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綠意空間。善用陽台、窗台、甚至是室內角落,運用一些小技巧,就能打造出賞心悅目的迷你花園,享受綠意帶來的療癒與美好,展開悠然自得的綠意生活。在家種植觀葉植物的好處有很多,包括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過濾室內空氣的有害物質從而改善空氣品質。與其購買家居裝飾品,不如選擇能夠淨化⋯
早上匆匆忙忙地準備,經常在最後一刻衝出門?要擺脫目前的困境,你需要建立有效的晨間習慣,提升工作效率和專注力,在早上起床的一小時清空思緒、切換狀態,正是你不可不知道的生活實踐術。早上起床後的幾個小時,通常是一天之中工作效率最高、專注力最強的時間,可是我們經常花太多時間看手機,用貪睡模式再睡一會兒,甚至覺得起床很⋯
當我們嚮往極簡主義家居設計時,常以為只能選擇冷冰冰的白色或單調的木製家具。其實,極簡空間的精髓在於「減法」與「一致性」,而色調的選擇正是展現個人品味與生活質感的關鍵。你完全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顏色,並貫徹同一色系,塑造專屬於你的高階簡約生活。
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中,家不僅是休息的地方,更是療癒身心的避風港。你是否也曾經期待,在家中擁有一段專屬於自己的放鬆時光?其實,只要透過幾個簡單的生活儀式感習慣,在平凡的日子也感到特別溫暖。以下分享 3 個輕鬆實踐的小習慣,幫助你在家也能享受療癒感滿分的放鬆時刻。那麼,你準備好要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了嗎?
在這個步伐急速、資訊過剩的時代,為了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我們更需要將經常停留的空間,塑造成自己喜愛且舒適的氛圍,讓自己和家人都願意長時間停留其中。實現理想的簡單生活,關鍵在於發掘並實踐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方式,無論是熱愛的事物、擅長的領域,還是渴望嘗試的事情。說到底,被自己所喜愛的物品與氛圍包圍,是非常幸福⋯
保持大面積留白、奢侈地使用空間的生活態度,是對空間美學的極致追求。每一件物品都應有其存在的價值與美感,並以最少的物件、最簡約的佈局,創造出最舒適寧靜的居住氛圍。從丟東西到理性消費,你需要具備判斷物品去留的能力,練習有意識的消費方式,從而實踐極簡主義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