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愈來愈關注環保問題,除了把回收物料帶去「綠在區區」做好乾淨回收,源頭減廢是更重要的事情。從源頭減少浪費,持續使用現有的東西,物盡其用然後告別。極簡後,對於不必要的包裝比較在意,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降低過度包裝和避免運輸期間產生的碳排放量,這方面與環保永續的理念有點相似。對我來說,環保永續是進行斷捨離的其⋯
basic&的文章
減少空間色彩是調整視覺的重要元素,按照自己的喜好統一視覺色調,我選擇白色家電會平衡美觀與實用性,Tefal 新推出的 RiceXpress IH 電飯煲的六大煮食功能令我可以嘗試不同的烹調方式,一物多用。天氣寒冷便會想起熱辣辣的煲仔飯,推薦適合在冬天製作暖胃菜色的煲仔飯模式,令在家煮食的步驟最簡化。
過去的我與極簡背道而馳,完全沾不上邊,通過斷捨離反思過去的消費行為,現在的身份是極簡生活家。趁着這個機會,來談談過去的消費模式,那些想法完全是反面教材。接下來,列出 6 個斷捨離後的改變,朝向極簡消費的生活。以下引號之內的文字有點不理智,因為是極簡前的想法(猶如魔鬼般的存在),至於後面寫的反思,就是通過斷捨離⋯
如果家中的物品愈來愈多的時候,就是時候檢視一下是否整理家居。也許搬家或重新裝修是整理的好時機,在這個時候,不如養成斷捨離的習慣,開始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正式開始前,減少不必要的物品是相當重要的步驟,與其為了不必要的東西花時間,不如專注於重要的事物。所以,以最低限度的物品塑造理想家居,避免多餘的裝飾品,所選的家⋯
捨不得丟?可能是為丟而丟?如果無法斷捨離,不如試試這一篇文提到的 3 個訣竅,提升判斷物品的能力,同時可以提醒自己的消費習慣,為家居騰出更有餘裕空間。因為覺得將來可能有用,就會出現捨不得丟掉的想法。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必要的物件,甚至一看就知道是垃圾的東西,例如過期的調味料、壞掉的電器⋯等,即使用不了也無法丟掉,結⋯
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是重新審視物質的重要性,並非追求數量愈少愈好。為物品的重要程度排優先次序,反思消費主義帶給我們的影響。自從 2017 年開始實踐極簡生活,面對過去的自己,不隨便增加物品數量,告別不需要的物品,以及減低物慾。接下來,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斷捨離法則。
實踐極簡後,化妝及護膚品的數量減至最低限度,減少過量購買相關新產品,卻無法用得完。化妝品斷捨離是我最先實行的範疇,然後開始整理其他範疇,因為剛開始接觸整理收納時,過量購買化妝品是當時的最大困擾。即是不需要卻買了、沒有實際用途也想擁有、使用起來不舒適的東西,我很想改變自己的生活。以下內容將會仔細分享我用來控制⋯
受疫情的衝擊,短期內無法到外地旅遊,讓 Staycation 成為香港人的新選擇,疫情較穩定後也可以像《大人的旅行準備》的作者般享受國內旅遊的樂趣,發掘和保育更多本土文化。作者在書中提到:「只要旅行過一次,就無法回到沒有旅行的人生。」在 2020 年,我們暫時不能離開原本生活的地方,遠離各種壓抑的情緒去享受假⋯
即使居住在狹小空間,也舒適自在的生活提案!如果家中有足夠的儲物空間,物品數量比較多也很正常,實行簡單生活,只需要保持最低限度的物品數量,不一定要限制數量上限。如果雜物在家中無處容身,可以問問自己一些問題,幫助自己判斷物品的去留。要判斷物品的去留,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問題:是否超過一年沒有用?是否適合現在的自己?不⋯
所謂斷捨離,就是斷絕一切無謂的事物。可是說到斷捨離,大部份人會覺得要丟東西,卻因為捨不得而無從入手,接下來,就要分享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有時候選擇太多,讓我們很難作出抉擇。如果我們還沒有判斷物品去留的能力,就會丟丟丟、買買買,簡單來說,就是把需要的東西通通丟掉,到了要用的時候,結果又要重新買回來。或者,因為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