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這個消費主義橫行、廣告無孔不入的時代,選擇不再盲目跟風購物,而是主動掌握生活的主導權,低物慾也因此成為我的年度關鍵字。低物慾不只是少買東西這麼簡單,更是一種有意識地篩選、專注於真正需要與熱愛的生活方式。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深入認識低物慾,揭開你或許不知道的三個面向:它如何幫助你找回內心平靜、提升生活品質,以及在物質極大化的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擺脫過度消費,找回生活主導權的實踐心得

從低物慾開始,用更少的物品過上更自在的生活
以下分享低物慾的三大關鍵,帶你更全面地認識這種生活方式。
#1 有意識地選擇,拒絕不必要的消費
許多人以為低物慾就是極端的斷捨離,甚至什麼都不買。但事實上,低物慾強調的是有意識的選擇。
你會開始思考每一筆消費背後的意義,問自己:「這真的是我需要的嗎?還是受到廣告影響?」當你學會為自己下決定,而不是被潮流牽着走,你會發現擁有的東西雖然變少,卻都更貼近你的需求與價值觀。
#2 找回內心的平靜,從容地面對外界的干擾
減少物質慾望,反而讓生活變得更豐富。更少的雜物意味着更少的雜念,當你不再追求擁有更多,而是專注於現有的物品與生活,你因此擁有更多時間與空間,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人事物。這份平靜,是追求物質時體會不到的。
簡單來說,當家裏不再堆滿用不到的東西,除了減少視覺上的雜亂,心靈也隨之變得更加清爽自在,然後,你會慢慢察覺簡單生活的美好。
#3 尋找自我價值,提升專注力與生活品質
低物慾並不等於完全排斥物質,而是將擁有的主導權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依照自身的價值與需求來選擇。
你開始重視體驗、關係與成長,而不再只是單純追求物品的堆積。當你不再透過消費來證明自我,也就更容易看見真正的自己。
更重要的是,當你不再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無止盡的購物,或反覆整理家中的物品時,便能將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無論是閱讀、學習、陪伴家人,還是重新拾起自己的興趣與愛好,都能擁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實踐。
這種自我價值感,來自於內心的充實,而不是外在的擁有。
低物慾並非刻意壓抑自己的需求,而是懂得珍惜已擁有的一切,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在真正重要的人事物上。
basic&
低物慾不是犧牲,而是選擇。選擇不被物質綁架,選擇把時間、金錢和心力,投資在真正重要的地方。當你開始實踐低物慾,會發現生活其實可以更輕盈、更有質感,也更貼近你想要的樣子。或許,這正是我們在這個時代最需要的自由。
你願意從今天開始,嘗試低物慾生活嗎?
想知道更多低物慾生活的實用建議,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 2025 低物慾生活必備:10 項極簡必需品清單,實行剛剛好的簡約生活
- 「這 15 件東西,我一件都沒有也不會買」:實行低物慾的生活方式
- 低物慾生活的 3 個反思:「從修補衣服開始,重新定義日常所需。」
- 極簡家居色調選擇:以你最喜歡的顏色,貫徹同一色系的高階簡約法則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