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斥物質與廣告的時代,消費幾乎成為我們的日常習慣。購買新東西的一瞬間,也許能夠帶來短暫的滿足,但是隨着物品數量愈來愈多,往往換來更多的空間壓力和心理負擔。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擁有這麼多東西嗎?實行簡約生活,並不是要拒絕消費,只要學會分辨想要和需要,就可以留下更多空間給真正重要的事物。透過這樣的選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輕盈,也能夠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

擺脫購物慾望,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
從想要到需要,極簡消費的心境轉變
擺脫非必要開支,是理性消費的第一步。首先要做的,是回顧過往的支出,找出花費最多的項目,檢視是否有必要降低預算,並且重新訂立消費習慣。
除了檢視支出,規劃購物清單也很重要。我會把想要的東西放在願望清單,在一段時間後再考慮,卻不一定會買。因為我知道,消費不是宣洩情緒的唯一出口,更重要的是理性的選擇。如果過了一段時間仍然覺得需要,就會列入購買清單。
重新訂立消費習慣,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改正過來。所以我會以一些替代方案作為輔助,擺脫非必要開支,實現財務斷捨離,包括:
- 檢視每月固定支出,刪減不常用的服務或訂閱。
- 避免被優惠影響自身決定,練習理性延遲購買。
- 把省下的錢投入真正重要的地方,例如學習、體驗、儲蓄。
實踐極簡消費後,為我帶來的生活變化有很多,包括減少衝動購物。舉例來說,最近我想買一個新的掛牆鐘,細心挑選一些商品,其中一個款式我很喜歡,卻放在願望清單遲遲不行動,最後全部售罄,但我也不感到可惜。
可能在其他人心目中,在牆壁掛上時鐘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我認為確認時間的方式還有很多,例如用鬧鐘或座檯鐘來確認,甚至只看智慧型手機。簡單來說,通常我們想要的東西有很多,但不是每一項都是必要。
極簡消費的心境轉變:
- 少了選擇過多帶來的壓力。
- 減少衝動購物,更多時間與心力專注於生活重點。
- 更少雜物,家居空間更容易打掃,心靈也更放鬆。

實行一進一出法則,只保留真正需要的物品
要減少家居雜物,讓空間更清爽,重要的是只保留真正必要的物品。可是,如果物品數量的增長速度,比減少物品的速度更快,即使怎麼斷捨離,還是會覺得家中有太多雜物。
所以,使空間變得愈來愈舒適的方法,就是盡量不增加物品,並且丟掉超過一年沒用過的東西,以及未來也不會用到的東西。舉例來說,為了學習更多知識而購買紙本書,但是閱讀過一次之後,可能就不會再看一次,如果一直堆積在家中,只是雜物堆積,並不是智識增長。
以一進一出法則,簡單實行斷捨離:
- 設定物品標準:必要、常用、高品質。
- 定期檢視與淘汰:以一進一出法則維持整潔。
低物慾心理調適法:
- 練習覺察:衝動想購物時,確認「我是真的需要嗎?」
- 尋找替代滿足感:運動、閱讀、創作代替消費。
- 心態反轉:少買東西其實是對自己更好的投資。
除此之外,減少傢俱與裝飾也可以讓空間感更開闊,為家居增添留白的美學,空間的餘裕就是生活的餘裕。
舉例來說,如果覺得家中的儲物櫃不足,很大可能是物品過多,不妨檢視一下,適量地丟棄無謂的物品,就會發現其實家居空間非常充足。只保留真正需要的物品,你也能輕鬆維持整潔。

以上。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延伸閱讀:
- 2025 低物慾生活必備:10 項極簡必需品清單,實行剛剛好的簡約生活
- 「擺脫消費陷阱的 3 件事」:低物慾生活指南,擺脫對物質的過度追求
- 7 天數位排毒挑戰:擺脫資訊焦慮,感受手作的溫度找回內心的平靜
- Instagram Reels:斷捨離後不再做的 5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