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實踐極簡後,飲食習慣也跟着改變。幾道拿手的主食、幾種常備食材和基本調味料,不僅省去每日反覆抉擇的疲憊,也讓每一次採買與備餐更有方向,減少多買與閒置的機會。如此一來,讓廚房只留下真正會用到的調味與器具,專注把有限的食材用到最後。決定吃什麼不再是一場拉鋸戰,而是一個已被預先照顧好的選擇。
把餐桌變簡單,專注食材與備餐的滿足感
#早餐,從採買清單到日常餐桌
為了有計劃地採買食材,通常在前一天晚上檢查雪櫃食材,並且預備一份購買清單,方便之後採買。到了早上,如果我覺得吃不下,便會準備基本的水煮蛋和手沖咖啡,作為早餐配搭。
我的零浪費日常小技術,是在雪櫃門貼上清單,有效降低日常決策疲勞。例如列出所有急凍食材、事先備好份量的蔬菜,還會寫上製作日期。當我要親自下廚的時候,就會從這些標籤中選擇食材。除了方便檢查,還可以提醒自己要盡炔用完。
最近,偶爾會製作通芯粉沙律,早上可以快速製作配料滿滿的沙律,營養成份和飽足感都非常好。每週固定煮一些常備菜、洗切兩盒蔬菜、準備喜歡的醬料即可。
我的最低限度調味清單:
- 食用油:橄欖油、芝麻油
- 調味:鹽、胡椒、醬油、味醂、醋、糖、蒜、辣椒粉
這些調味料可製作大部分料理的調味和醬汁。

#午餐,從常備食材到拿手主菜
近期的自我挑戰,是 30 天用盡一包低筋麵粉計劃。開封後的低筋麵粉要在一個月內用完,避免開封後久置吸濕走味與蟲害。然而,目前我並沒有焗爐,也暫不打算買,所以能製作的菜色不算多。但是從甜點到鹹點全用上,目標是用完整包麵粉。
以下是我目前經常做,或打算要做的菜色:
- 大阪燒:近期經常做的拿手菜色,用鐵製平底鑊別具風味。
- 鬆餅:參考食譜製作基本麵糊,配搭無糖乳酪和當季的水果。
- 蒸蛋糕:無需使用焗爐就能完成,想要試試製作原味和抹茶味。
- 白醬:運用油和麵粉炒成糊加湯變白醬,製作意粉或濃湯。
我把開封了的麵粉分盒冷藏,並標示開封日,規劃每週至少兩道含麵粉料理。如此一來,便可有計劃地在一個月內用盡。
就像上一個月,我買了一些素麵和鹽麴,常常製作適合炎夏的清涼冷麵。
#晚餐,外賣或聚會的極簡飲食日常
事實上,近年的晚餐幾乎不會親自下廚,要不是外賣,就是相約朋友聚會。最近與朋友相約到日式喫茶店吃晚餐,非常有特色。
然而,在買外賣的日子,晚上還有一些時間可以製作常備菜,方便之後幾天食用。常用的食材包括青瓜、紅蘿蔔、洋蔥…等,基於現有食材設計餐單,讓每次採買都能配搭固定的基礎菜單與醬料,也能善用當季的食材。
如果當日天氣不好,遇上暴雨強風,有可能善用家中的食材或常備菜製作簡單的一餐。
有計劃地採買的食材循環計劃:
- 每週固定餐單:選擇固定類型,如韓式或日式料理,減少猶豫與浪費。
- 列出購物清單:先盤點現有存貨,再決定需要添置的食材,避免重複購買與囤積。
- 定期清空雪櫃:每週一次把零碎蔬菜與剩飯變成炒飯或炒麵,用盡所有食材。
以上,是低物慾與飲食簡化的心得。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延伸閱讀:
- 低物慾日常 Vol.5|低內耗的一週:重視內心感受、遠離有害環境
- 低物慾日常 Vol.6|空間減法,居家斷捨離的實踐與心境轉變
- 低物慾日常 Vol.7|塑造專屬膠囊衣櫥,減少選擇焦慮的極簡主義生活
- Instagram Reels:斷捨離後不再做的 5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