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22.03.19
斷捨離需要持續執行,由整理物質層面以至心靈層面,透過斷捨離的過程為自己帶來正面影響。選擇實踐極簡生活,把大量多餘的物品清理的同時,我們也在整理自己的內心,告別屬於過去的事物。實踐極簡生活的每個瞬間,只保留最低限度的生活用品和烹調器具,整理物品後除了減少拿取的步驟,也可以帶來舒暢感,展望未來會發生的美好事情,貫徹極簡生活。

重視心靈層面的斷捨離提案
對社群媒體的依賴,經常和他人比較
大量生產和過度消費的社會現象,消費者很容易取得想要的物品,商家也不斷製造很多不必要的物品,這個過程也不斷循環。商品推陳出新,看到他人擁有新推出的產品,自己也想要,卻沒有想過自己是否真正需要。作為消費者,我們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模式,檢視自己所擁有的物品。回想起之前大規模的斷捨離計劃,我們捨棄了什麼物品?丟掉了多少件產品?老實說⋯還對它們有印象嗎?
日常儀式感,簡簡單單這樣就足夠
減少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了解自己的基本需要,減低物慾。簡約生活並不代表簡陋、家徒四壁,邁向極簡生活的過程,並非以數量為基礎。我們的日子如何過,亦不必由他人對自己進行定義。把物品數量簡化,經過精挑細選才保留下來,極簡並不是不購物,只是買得更好,品質好反而更耐用。為自己帶來正能量,少物也能好好生活。
重視心靈層面多於物質的極致體驗
只要透過斷捨離的過程了解自己,對物質重新定義,過着少物而富足的生活。擺脫對於未來的擔憂與不安感,解決囤積物品的情況。被過量物品包圍的你,你生活得開心嗎?生活環境和品質是自己渴望的嗎?試想想自己期望的理想生活,對比現在居住的環境是不是依然相差很遠?接受現在的自己是人生的一部份,但有決心將來會有所改變,重點是由現在開始行動。把過量的物品捨棄,猶如把重量十足的包袱放下,在心靈上也能變得更輕鬆。
家居收納:審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聯繫
判斷需要與想要的分別。有很多物品只是衝動購買而堆積在家裏,付款後便後悔莫及,以為收藏各式各樣的物品能讓自己忘記憂傷,為了令自己開心不斷瘋狂消費,購物的快感卻只能維持短暫時間。在斷捨離的練習過程,慢慢訓練出丟棄物品的直覺,即使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物品也能輕鬆處理,也不怕丟掉後才感到後悔。
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創造整理的價值
留意極簡生活和斷捨離方式的你,因為某些原因而開始把以前的物品丟掉,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會面對自己的內心,了解物品一直保留在家裏的原因,也慢慢回憶起以往的經歷,到了現在,我們也應該放過自己。當然,有紀念價值的物品,可以挑選數件展示出來,塑造視覺重點。然後我們應該把生活的重心重新放到自己身上,不用跟別人比較,為了自己而好好挑選留在身邊的物品,我們都值得擁有更舒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