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只是賺錢的渠道,還是可以擁有更多期望呢?我的第一份工作並沒有很特別,工作內容是負責所有對外的宣傳品設計,線上線下綜合行銷。回想起來,環境真的很差,工作地點雖然交通方便,可是大廈電梯經常壞,結果幾乎每天上班都要爬樓梯。公共廁所長期發出臭味,蟑螂也不少,有一次還跑進我的水杯內。
標籤:自我成長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我還是想再活一次相同的人生。可是,我想要修正錯誤的選擇,雖然人生的道路也許會不一樣,但是我相信緣份可以讓我重遇有緣的人。即使改變了選擇,導致人生的每個階段大幅改變,最後,很可能還是相同的結果。有幾件事,我想要改變過去的選擇:第一,我不想要當設計師。當初我會選擇當設計師,大概是受到朋輩影響⋯
感染 covid-19 要持續到何時?真的會失去嗅覺和味覺嗎?我想應該有很多人有疑問,在這一篇文章就來談談確診後的 5 個主要病徵。三年以來,第一次感染 covid-19。在上一篇生活回顧文章,提到我生病了,因為同住者快測結果呈陽性,過了兩天後我也發燒不退,所以明顯受感染了。因為沒有強制隔離的措施,我就沒用快⋯
由當初對縫紉這回事一竅不通,直至自行修改衣服、製作布製小物,甚至開始親手製作自己穿的衣服,這個過程一共經歷五個階段。「縫紉機很難用呢!」 「你們會編織好厲害!」這些想法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接下來是我的學習過程總整理,循次漸進的親身應用,或許可以成為你的參考指標,在這個過程中身邊沒有做製衣業的人可以詢問,但是⋯
短短一年內,我所經營的 Instagram 帳號追蹤人數破萬。在經營自媒體方面,沒有花大錢買廣告、沒有推銷自家商品或服務,對我來說,自媒體是一個讓別人看見自己的渠道,我可以自由地撰寫文章,並分享給更多人。「實踐極簡生活和經營帳號可以同步進行吧?」因為這個想法,我便從 2020 年 2 月開始以筆名⋯
每天查看智慧型手機幾十次、無論吃飯或逛街都會拍照並上傳到 Instagram,這是我們的生活寫照。自從智能手機問世,我們隨時隨地上網、和朋友聊天、在社群媒體追蹤別人的私生活,無需與人面對面交流也可以保持聯繫。Cal Newport 在他的著作《深度數位大掃除》中提到「它們日益支配我們的行為和感受,並以某種方⋯
對地球更友善、減少碳足跡,我們可以選擇二手時裝,或是把尺寸不合的衣服修改、過時的設計重新再造。重新審視現有的衣服,發現有些損壞或尺寸不合,稍作修改就可以延長它們的生命週期,既然如此,我給自己訂下「用縫紉機製作自己會穿的服飾」這項全新挑戰!在 2021 年的重大決定,從現在起專注於一項全新挑戰⋯
由 2012 年松浦彌太郎的《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出版,我便開始閱讀和收藏他的著作,尤其它倡導的100個工作基本和100個生活基本,讓非常欣賞他的處事方式和生活哲學,我喜歡閱讀松浦彌太郎著作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他早已經歷過,而且他以「前輩」的身份和我們分享他的思維。我經營自媒體的時間很短,即使是⋯
《最高學習法》與《最高學以致用法》這兩本書我是同時購入的,最主要原因是 INPUT 和 OUTPUT 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雖然在最新出版的《最高學習法》內提及輸出的方法,但是仍然決定閱讀《最高學以致用法》的原因是更深入了解自我成長的方法。既然兩本書都在誠品書店暢銷榜上,自然有它的價值⋯
簡單生活的重點是理性消費,有意識地作出選擇。訂立年度目標這幾年以來,主要是斷捨離、學習烹飪、記帳⋯等等,這幾項是核心項目。雖然今年以慢生活作為目標,但是年度目標的內容新增了幾項,例如「No Buy」這回事。以自我成長為目的,在年初寫了幾個大方向,只有最後新增的兩項對放慢生活步調有所幫助,就是閱讀和調整生活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