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中的物品愈來愈多的時候,就是時候檢視一下是否整理家居。也許搬家或重新裝修是整理的好時機,在這個時候,不如養成斷捨離的習慣,開始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正式開始前,減少不必要的物品是相當重要的步驟,與其為了不必要的東西花時間,不如專注於重要的事物。所以,以最低限度的物品塑造理想家居,避免多餘的裝飾品,所選的家⋯
標籤:極簡
捨不得丟?可能是為丟而丟?如果無法斷捨離,不如試試這一篇文提到的 3 個訣竅,提升判斷物品的能力,同時可以提醒自己的消費習慣,為家居騰出更有餘裕空間。因為覺得將來可能有用,就會出現捨不得丟掉的想法。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必要的物件,甚至一看就知道是垃圾的東西,例如過期的調味料、壞掉的電器⋯等,即使用不了也無法丟掉,結⋯
極簡主義,並不是一味追求物品數量越少越好,而是重新審視每一樣物品在生活中的真正價值。自 2017 年起,我開始實踐斷捨離,逐步擺脫不必要的物品與慾望,讓生活變得更純粹、自在。這一路上,我學會了如何與過去的自己和解,也懂得珍惜真正重要的事物。現在,想以過來人的身份,和你分享最實用的斷捨離法則,帶你一起開啟簡單而⋯
實踐極簡後,化妝及護膚品的數量減至最低限度,減少過量購買相關新產品,卻無法用得完。化妝品斷捨離是我最先實行的範疇,然後開始整理其他範疇,因為剛開始接觸整理收納時,過量購買化妝品是當時的最大困擾。即是不需要卻買了、沒有實際用途也想擁有、使用起來不舒適的東西,我很想改變自己的生活。以下內容將會仔細分享我用來控制⋯
受疫情的衝擊,短期內無法到外地旅遊,讓 Staycation 成為香港人的新選擇,疫情較穩定後也可以像《大人的旅行準備》的作者般享受國內旅遊的樂趣,發掘和保育更多本土文化。作者在書中提到:「只要旅行過一次,就無法回到沒有旅行的人生。」在 2020 年,我們暫時不能離開原本生活的地方,遠離各種壓抑的情緒去享受假⋯
即使居住在狹小空間,也舒適自在的生活提案!如果家中有足夠的儲物空間,物品數量比較多也很正常,實行簡單生活,只需要保持最低限度的物品數量,不一定要限制數量上限。如果雜物在家中無處容身,可以問問自己一些問題,幫助自己判斷物品的去留。要判斷物品的去留,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問題:是否超過一年沒有用?是否適合現在的自己?不⋯
所謂斷捨離,就是斷絕一切無謂的事物。可是說到斷捨離,大部份人會覺得要丟東西,卻因為捨不得而無從入手,接下來,就要分享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有時候選擇太多,讓我們很難作出抉擇。如果我們還沒有判斷物品去留的能力,就會丟丟丟、買買買,簡單來說,就是把需要的東西通通丟掉,到了要用的時候,結果又要重新買回來。或者,因為丟了⋯
斷捨離是反覆練習的過程,反覆斷絕不必要的東西,練習捨棄不必要的物品,同時是整理自己內心的過程。邁向簡單生活要養成整理的習慣,要形成習慣需要時間慢慢養成,還要有耐性和堅持的信念,定期檢視自己擁有的物品養成整理的習慣。接下來的 30 天,我們一起這項斷捨離挑戰,練習告別不需要的物品,改變以往追求物質的生活模式⋯
你也想實行簡單生活嗎?說起來,讓我開始極簡的契機,大概是接觸到山下英子的斷捨離理念: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着。在自我對話過程,釐清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重新找回對自己重要的事情和生活方式,因為這一個過程讓我對自己有很深的了解。擁有大量物質也無法感到幸福,應該更重視自己的生活,把物品送出⋯
在這個網絡時代,社群媒體就像社會的縮影,很多人選擇躲在鍵盤背後對別人指指點點。可是,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我們的確無法滿足所有人,既然明白這件事,你為何要一直討好對你不滿的人呢?為什麼要介意他或她的評價?也許對方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所以你不要輕易被他們貶低你的價值,把時間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專注於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