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物質豐盈、選擇多到令人眼花撩亂的時代,飲食也常常變得複雜而過度。你是否也曾為了追求華麗的菜色而買下一堆用不完的食材,最後只能無奈丟棄?廚房常常堆滿各式專用醬料和瓶瓶罐罐,不僅造成空間混亂,也容易讓食材閒置、過期而浪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以簡單健康的方式準備每一餐,善用手邊現有的食材,讓每一份食物都發揮最大的價值。

用鹽胡椒等基本調味,簡單健康的可持續生活
少即是多,低物慾飲食哲學的嶄新日常
只需最基本的調味料,善用現有食材,不僅能讓廚房清爽整潔,還能吃出食物原本的美味。不需要再委屈自己,隨便將就,倒不如學會欣賞食物的原味,並用最簡單的方式,讓每一口都吃得更安心。
用心對待每一餐,既是對自己的溫柔,也是對地球的溫柔。
低物慾的飲食方式強調:
- 簡單的食材:選擇當季且容易取得的食材。
- 純粹的調味:減少過多的調味料,感受食材本身的美味。
- 簡化料理步驟:去除不必要的工序,提升時間與能源的效率。
- 減少浪費:妥善運用剩餘食材,發揮食物本身的價值。
不再囤醬料,簡單調味創造多變風味
很多人氣日式料理,其實只靠幾樣簡單的調味料就能展現食材本身的美味。像鹽燒鯖魚,只要灑點鹽就能吃到魚肉的鮮甜;日式玉子燒也是用鹽、糖和一點醬油,味道就很有層次。
這些基礎調味料不只適合燒烤、煎魚,拿來炒菜、燉煮也都很合適,完全不用堆滿各種專用醬料,讓廚房更清爽,生活也更輕鬆。
基本調味料:
- 鹽:提升食材鮮味、調整鹹度,適用於各類料理。
- 砂糖:增加甜味、平衡鹹味,常用於燉煮、醬汁等。
增添風味的額外選擇:
- 醬油:增添鹹香與色澤,適合沾醬、炒菜、燒煮等多種料理。
- 味醂:增添甘甜與光澤,常用於燒煮、照燒、醃肉。
- 料理酒:去腥提味,軟化肉質,常用於燉煮、醃漬。
- 醋:增加酸味,提味解膩,適合涼拌、醃漬。
- 味噌:帶出濃郁鹹香,常用於湯品、醃漬、燉煮。
高湯調味料:
- 高湯粉:如昆布、柴魚等,快速製作高湯,適合湯品、燉煮、煮麵。
辛香料:
- 生薑:去腥、增添辛辣香氣,常用於燒煮、醃漬。
- 大蒜:提升香氣、去腥提味,適合炒菜、燒烤、丼飯、湯品、沾醬等多種料理。
- 胡椒:增添辛辣香氣、去腥提味,適合炒菜、燒肉、湯品、火鍋、燒烤等多種料理。
有序規劃購物清單,廚房整理的實用建議
在規劃購物清單時,建議先根據一週或幾天內的餐點安排,預先列出所需的食材和用品。避免因為重複購買、沒有規劃而囤積過多食材,最後導致過期丟棄。
舉例來說,仔細分類要買的東西,例如基本調味料、高湯調味料和辛香料等,能幫助你在超市快速找到所需物品,甚至按照你在商店內的動線順序排列購物清單項目。
要有效減少浪費,你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 定期清理:分辨哪些快過期、哪些還能吃,優先消耗即將過期的食物。
- 一進一出:新買的食材往後放,舊的移到前面,確保不會遺忘。
- 減少囤積:購物前先盤點家中庫存,只買真正需要的食材,減少衝動購物。
- 剩食善用:剩下的菜餚可冷藏、冷凍,或變化成其他料理,減少丟棄。
整理與收納方面,建議依照物品的功能、用途或使用頻率來分類存放。
常用物品放在容易拿取的位置,不常用的則可以收在較高或較深的地方。利用標籤和透明收納盒,可以快速辨識內容物,節省尋找時間。
整理調味料的建議:
- 分類存放:按照使用頻率和用途分類,常用物品放在易取處,不常用則放在高處或深處。
- 標籤與透明收納:使用標籤和透明收納箱,方便辨識內容物,減少尋找時間。
- 活用垂直與隱藏空間:善用牆面、雪櫃側、廚櫃等垂直與隱藏空間,增加收納容量。
- 選用多功能收納用品:選擇有分隔、抽屜或多功能的收納盒、家具,提升空間利用率。
- 定期整理:每週或每月定期檢視物品,捨棄過期或不再需要的物品。
整理時不必一口氣完成所有區域,可以分區、分階段進行,減輕壓力。
低物慾不等於將就,而是用心選擇每一餐。
密切留意生活風格媒體『生活的基本』最新實用資訊,每逢星期五 8:00AM 更新。傳遞整理的價值,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提倡為日常注入美學,與你分享日常生活靈感。
延伸閱讀:
- 2025 低物慾生活攻略:10 大必需品清單,以最低限度的需求實行簡約生活
- 低物慾生活的 3 個反思:「從修補衣服開始,重新定義日常所需。」
- 「這 15 件東西,我一件都沒有也不會買」:實行低物慾的生活方式
- Instagram Reels:斷捨離後不再做的 5 件事